秦朝的都城在咸阳,是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在咸阳周边京畿要地置内史,统辖关中各县,定都咸阳。
秦朝为什么会将首都设在咸阳,据说是出于对国家整体实力上的考量,且当时的咸阳是整个关中平原的核心位置。除此以外,古时咸阳周边河湖密布,所谓东有灞浐、南有潏滈、西有沣涝,后世也有“八水绕长安”之说,所以不难推断其粮产丰富,物产富饶。且周边多山原,对于防守也是有利的。
咸阳最早的选址就是秦国为了商鞅变法,秦孝公决心从东部的栎阳(大约是在今天的阎良区)迁都到更靠近渭河的新都咸阳。因为栎阳旧贵族多,变革阻力大,这也是商朝七次迁移国都的主要原因。重新建一个都城,旧贵族因为种种原因会留在旧地,虽保持待遇,但不在影响国政。
秦朝的都城从建国开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一共经历过四个都城,相应的遗址依次是雍(今陕西凤翔)、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富平西南)、咸阳(今陕西咸阳)。
秦朝的都城在咸阳,是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扩展资料:
秦朝的国号来自于地名。据《史记》记载,秦之先祖为先贤皋陶、伯翳,本为古部落首领少昊后裔,为“嬴”姓。
至周穆王,造父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国之乱,受封于赵城,其宗族乃为赵氏(先秦时代“姓”只是表示来源,多为祭祀所用,用于女子称谓,“氏”则表示家族分支,用于男子称谓),嬴姓又盛,故“赵”也是秦的代名词之一。
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
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的称呼,统一以后由诸侯国名变为全中国的王朝称呼。由于统治者姓嬴,又有嬴秦之称。
秦朝的都城在陕西咸阳。
秦孝公时期,秦国的都城设在栎阳。后来秦孝公聘请商鞅变法,在商鞅浩浩荡荡的变法革命中,秦国不断壮大,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商鞅感受到秦国不断强大,栎阳已经不再适合继续担任秦国的国都。其一:栎阳位置偏北,严重偏离关中通往函谷关的大道,不利出兵征伐和运输接应。
其二:栎阳距渭河较远,四面无高山大川相护,四面受敌,易攻难守,已处在赵魏两国攻击范围之内;其三:栎阳周围地瘠民贫,又多属缺少灌溉之地,经多年垦殖,生产力低下。
显然栎阳已经无法承载秦国不断强大的发展,急需寻找一块宽阔的沃野千里的土地建设新的都城。一番权衡之后,咸阳便为择址新都之首。
咸阳名称的由来
一种说法是:古代有:水之北为“阳”,山之南为“阳”,咸阳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咸”字意为“皆”、“都是”等。
另外一种说法是: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鞅在此置 “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