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倍功半 [ shì bèi gōng bàn ]
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要做善事,靠着善书教化人,终究事倍功半。”
二、事半功倍 [ shì bàn gōng bèi ]
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译文:当今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百姓心里无比高兴,就好像有人把倒悬着的他们解救下来一样。因此,付出的努力只要有古人的一半,而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二倍,也只有在现在这种条件下才办得到。
事半功倍的近义词
一本万利 [ yī běn wàn lì ]
释义:形容本钱很小,利润很大。
出处:清·姬文《市声》:“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本小利大。
事倍功半意思是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
事半功倍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出处:前者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后者出自先秦·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功:功效。倍、半:数词
扩展资料近义词:
1、一举两得
出处:《晋书·束皙传》
释义: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2、一箭双雕
出处:《北史·长孙晟传》
释义: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反义词:
舍近求远
出处:《孟子·离娄上》
释义:舍去近处的,追求远处的。形容做事走弯路。
作者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作者风格:
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长篇中,辅助其整体共同铸成了一面历史镜子:它照见了封建制度的腐败特征,照见了官场上实施腐败的种种卑鄙伎俩,更照见了封建王朝日落西山的发展趋势。
李伯元抖出这么一些绅谈方言,确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透过字里行间窥见封建社会岌岌可危的世态,以及那日见衰败的颓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