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习俗

日常生活中的习俗,第1张

1、下午不看望病人

一般来说,看望病人应选择在上午,忌讳下午去探视,据说下午探视会让病人病情向不好的一面发展。可以带苹果但不可带梨,因为梨是分离的意思。

2、晚上不梳头、不照镜子、不剪指甲

“白天梳头光溜溜,后晌梳头鬼来揪”,据说白天梳头是给人看的,晚上梳头则是给“鬼”看的;晚上照镜子,据说会看到不好的东西;至于晚上剪指甲,那时候都是煤油灯之类的,光线不好容易剪破手指,估计应该是这样吧。

3、正月不剃头

“正月剃头死舅舅”,或者说“妨舅舅”。很多地方都有正月不理发的风俗,这样的思舅舅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其实是“正月剃头思舅舅”,后来以讹传讹了。

4、大年初一不扫地、泼水、吃药

这个禁忌风俗似乎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大年初一扫地意味着把财运扫没了;泼水是把财运泼出去;吃药意味着一年到头身体不好;还有的正月不借钱,也不借给别人钱;很多地方正月不允许讨债,一般也讨不来。

5、结婚时属相相克的不能见新娘

这也是老黄历了,在以前的时候,若是属相与新娘或者新郎不合,是不能见新娘的,尤其是结婚仪式上。

6、筷子不能插在碗里,吃饭不敲碗

筷子插碗里,是祭奠死人的;吃饭敲碗则是要饭。

7、怀孕了不叠元宝,不见去世的人

孕妇和来月假的女人是不能叠元宝的;怀孕了也不参加葬礼。如果非要去,则腰里扎根红绳。

8、晚上有人叫你名字或拍你肩膀,别答应,别回头

如果晚上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或者拍你肩膀,千万别答应也不可回头,怕被不干净的东西带走。如果有人叫,不要随便回头。会让肩头的阳火灯变弱,被不干净的东西伤害。

1、婚姻:

中国汉族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民族色彩浓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仪,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称之为“六礼”。

“纳彩”即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提亲,后人叫“说媒”;“问名”即双方变换年庚,近代称之为“换龙凤帖”,然后卜卦“合婚”;“纳吉”即为“订婚”;“纳征”为男家向女家下聘礼,俗称“彩礼”;“请期”就是选择好婚期吉日征求女方意见;“亲迎”即为迎娶新娘。

2、育俗

妇女怀孕,中国汉族俗称为“有喜”。

小孩出生第二天要做“三朝”。小孩出生后,大都紧闭双眼,总要到三朝(即三天)或三朝以后才睁开。按旧俗,孩子睁开眼后要先看父亲,后看母亲,然后再看其他亲友,以示永远孝顺父母。

这时来探望的亲戚朋友往往馈赠鸡蛋、红糖、小孩衣物等礼物祝贺。其中鸡蛋染成红色,称为“红蛋”,因是贺喜,故也称“喜蛋”。

3、祭祀

最明显的例子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这三个节日原是以祭祖为源,以祭祖事鬼为主要节俗活动,所以又叫三“鬼节”。清明扫墓包含有怀念祖先,勉励后人之意。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有放河灯拯孤照冥的习俗。寒衣节时人们在祖先墓前焚化纸衣。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所以风土人情多姿多彩,丰富异常。

中国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等。

尊祖敬老是中国汉族的千古遗风。尊祖即是对祖先的崇拜。商代时即信上帝与祖先合一的一元神,周代则信上帝与祖先分开的二元神,而崇拜祖先神是更为重要的传统。中国汉族的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祖。

崇祖习俗直到近、现代。民间尊祖的祭祀活动仍十分隆重,有时祭、堂祭、节祭、岁祭、房祭、祠祭等,逢年过节有的还要瞻仰历代祖宗遗容面像,以表不忘祖宗,并与祖宗共享喜庆或求祖宗赐福保佑。中国汉族供奉祖先的地方叫祖庙或宗庙,祖庙、宗祠遍布各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族习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205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