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辽阔,山川纵横,气候多变,自然地质条件复杂,因汛期洪水、暴雨或持续降雨导致的公路水毁一直是公路交通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因此,积极、科学、有效、全面地防治公路水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路堑边坡坍塌(滑移)。
路堑边坡坍塌从水毁形态上可分为以下若干种破坏形式,从调查结果看,主要以崩塌(碎落)、滑坡为主。
(1)崩塌。由于路基上边坡土(岩)体失去平衡时,在自重的作用下,突然从边坡上坍塌下来,而且速度快,坍塌后,基本稳定。其形成原因与地质及日常养护均有关系。连续降雨会导致路堑上方自然坡面流入路界的地表水径流量急剧增加,在坡体稳定性较差且路堑上方截排水设施设置不足,导致大量坡面水流入岩体之间,地表水的冲刷,
溶解和软化裂隙充填物形成软弱面,或水的渗透增加静水压力。
(2)滑坡。路基山坡土(岩)体,由于长期受地面水、地下水的活动影响,它的结构强度逐渐减弱,失去平衡力,在自重的作用下,整体地沿着一个滑动面向下滑动,产生滑坡病害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地质和水文因素有关。一是地质条件:在岩土层中,必须具有受水构造、聚水条件和软弱面(该软弱面也是有隔水作用)等,才可能形成滑坡。
二是地质构造:岩体构造和产状对山坡的稳定,滑动面的形成、发展影响很大,一般堆积层和下伏岩层接触面越陡,则其下滑力越大,滑坡发生的可能性也愈大。三是地形及地貌:从局部地形可以看出,下陡中缓上陡的山坡和山坡上部成马蹄形的环状地形,且汇水面积较大时,在坡积层中或沿基岩画易发生滑动。
水毁工程是因水灾损毁而发生紧急险情,需要立即抢修、抢建的工程。
对于因养护不够而发生的路基水毁,可以分析水毁原因,按照有关养护修理的要求进行修复。如路基发生坍陷,应迅速使用已经备好的土料进行修补,如路基行车部分已泥泞难行,应将稀泥挖出,撒铺砂粒料维持通车。
对靠近河流、湖塘及洼地的路基,因洪水猛涨并不断冲刷路基,使路基发生塌陷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进行抢修:
(1)在受水冲刷的部分抛石块、砂袋、土袋等;
(2)洪水冲刷,并有波浪冲向路基时,可在受水浪冲击的部分,用绳索挂满芦苇编成的芦排或带树头的柳树,以防水浪冲打;
(3)如果路基边坡已大部分塌陷,可以在毁坏部分,顺路方向每米打木桩一根,桩里面铺设秸料或树枝,并填土挡水,或用草袋装上砂石、黏土等材料填筑;
(4)当路堤有被洪水淹没危险时,可在临河一面的路肩上,用草袋或黏土筑成土埂临时挡水。
扩展资料
汛期对抗洪能力不足的桥梁,应有专人负责查看,以便及时发现险情进行抢护,分不同情况可采取下列措施。
(1)监视漂浮物在桥下通过的情况,必要时川竹竿、钩杆等引导其顺利通过桥孔,防止其聚集在桥墩附近。堵塞在桥下的漂浮物,必须随时移开或捞起。
(2)洪水时,如桥涵墩台、引道、护坡、锥坡或河床发生冲刷,危及整个构造物时,应采取抛块石、沉放沙袋或柴排等紧急措施进行抢护。但抛填不能过多,以免减少泄水面积而增大冲刷。抛填块石时,可沿临时设置的术槽滑下,以控制抛填位置。
(3)遇有特大洪水,采用抢护措施仍不能保全的重要桥梁,在紧急情况下,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用炸药炸开桥头引道,以增加泄水面积,保护主桥安全度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毁路面
路基水毁的处置方法。路基缺口的处置方法。这种轻度水毁处置比较简单。如果持续降水,宜采用应急处置法,用沙袋错茬摆放密实,中间用木桩固定,防止沙袋下滑;如果降水停止,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水的影响因素,宜采用永久处理法,根据水毁坑洞的大小,从坡脚向上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形状,要求台阶的高度15-20厘米,台阶宽度1米以上,然后用与路基组成相同的填料(填料含水量必须在最佳含水量±2%以内),或用10%-12%石灰或4%-6%的水泥处理过的填料由最低一层填起,逐层向上,分层填筑,分层夯实。碾压“先轻后重”,如果作业面等条件允许,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12吨级的压路机。大型压路机不能碾压的边角处,可用小型压实机具进行仔细碾压。碾压完成后压实度应不小于96%。最后对路基边坡表面进行植物防护或工程防护。
2路基滑坡的处置方法。路基滑坡发生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机械、材料进行现场处置。如果持续降水或其它灾害天气,采用沙袋、木桩等应急处置后,应在滑坡面上方覆盖塑料布或其它不透水的材料,防止进一步的路基浸水。如采用永久处理法处理,宜参照3.1.1进行。
3路基坍塌的处置方法。发生路基坍塌这种大型公路水毁灾害时,应立即由公路管理部门会同行业专家商讨处置方案。一般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借用对向车道通行或其它交通管制;采取措施,避免二次坍塌;清除坍塌土方;进行地基处理;采用除3.1.1所用的方法外,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坡脚加载、路基固化、换填、挤密法等进行处理;最后对路基进行防护工程的施工,植物防护对于坍塌路基的防护有些力不从心了,应采用挡土墙、堤岸支挡等工程防护。
桥涵水毁的处置方法。
1锥护坡掏空坍塌的处置方法。可采用下列步骤进行:清除砌石等工程防护;铲除松软或者不合格的锥护坡填料;整平并压实基底;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分层碾压,采用大型碾压设备时,压实厚度宜为15 cm -30 cm,靠近桥台1m时,采用小型碾压设备进行压实,分层压实厚度不得超过20cm;挂线后,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刷坡,刷坡时应由上至下进行,并设专人指挥,避免破坏坡面密实度,严禁超挖补土;采用浆砌片石或其它措施进行防护。
2基础暴露的处置方法。因为水毁造成水土流失,桥梁基础暴露,我们修复的原则是尽量让基础恢复至水毁之前的力学状态。
如果暴露的基础位于水位之上,可在基础周围1-5米范围内,围绕基础做成保护基础的圆台体。可以分层回填灰土、水泥土、级配碎石等材料,分层压实。注意回填压实时应在基础周围对称进行,切不可因受力不均导致基础受到损伤。回填完毕后,可用浆砌片石在周围予以保护。
如果暴露的基础位于水位之下,可采取在基础周围抛石加固或者水下混凝土浇筑等方法进行加固。
3桥梁失稳的情况比较复杂,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不同反应,笔者在此不敢妄下论断。
水毁处置需注意的问题
1重视水毁预防工作。比如在当地汛期来临的时候,应提前准备好沙石、木桩、水泥等处置材料、机械;做好路基排水工程,当路基排水工程损坏时,应及时维修,保证其正常工作;加强路基用土的筛选或处理,杜绝路基使用不合格土质或未经水泥、石灰处理过的不合格土质;按照规范要求控制路基压实度,保证路基压实度满足要求;根据当地气候情况选择合适的路基防护形式,当路基防护不能满足保护路基的要求时,应及时维修。
2 加强道路巡查,及时处置水毁。水毁发生后,要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制定处置工艺,争分夺秒尽快进行处置,防止水毁进一步扩大。
3注意施工安全,摆放好安全标志。水毁处置属于公路养护施工,应按照养护施工的有关安全规章制度进行施工。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头戴标志色安全帽,身穿反光标志工作装;现场应有总调度指挥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旗手等人员。交通设施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04)等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并依次设置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施工车辆应有标志色且停在工作区内;在降雨过程中或夜晚进行应急抢险时,应备好满足现场施工的照明设施。
4.水毁处置施工时,应符合有关要求。比如水泥稳定土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应超过3小时,且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活;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扬尘的措施,施工最低气温为5摄氏度;雨期施工应防止石灰、水泥和混合料淋雨,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应尽快碾压密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