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文化是什么意思

福文化是什么意思,第1张

文化也称中华福文化或中国福文化,是源自中国的民俗文化,其含义是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福文化的内涵主要有“衣食”“长寿”“平安”“多子孙”“修德”“和谐”等。

福文化也称中华福文化或中国福文化,是源自中国的民俗文化,其含义是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福文化的内涵主要有“衣食”“长寿”“平安”“多子孙”“修德”“和谐”等。

福文化的意义:

福文化历史悠久,与中华民族同生,与中华民族发展同步,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福文化是中华亿万人民的精神寄托,为每个中华儿女所认同和推崇,是维系各民族间手足情感,团结各阶层,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前行的最强有力的文化纽带。福文化生生不息,内涵不断丰富、扩长,已全面渗透于人们生产、生活、思想等方方面面,超越了民族、宗教、社会、地域、时空等范畴,可谓是包罗万象。可以说,福文化是对中华民族影响最远、影响最广的民族主流核心文化,民族文化明珠、民族文化之根和世界珍贵的非质物文化遗产。

1、福文化(也称中华福文化或中国福文化)是源自中国的民俗文化。她的涵盖面非常广,伴随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的变迁与发展,如今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她所折射出的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活观念及价值观。

2、福文化历史悠久,与中华民族同生,与中华民族发展同步,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

3、福文化是中华亿万人民的精神寄托,为每个中华儿女所认同和推崇,是维系各民族间手足情感,团结各阶层,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前行的最强有力的文化纽带。

4、福文化生生不息,内涵不断丰富、扩长,已全面渗透于人们生产、生活、思想等方方面面,超越了民族、宗教、社会、地域、时空等范畴,可谓是包罗万象。

5、福文化是对中华民族影响最远、影响最广的民族主流核心文化,民族文化明珠、民族文化之根和世界珍贵的非质物文化遗产。

“福”是国人眼里最吉祥的字眼,“福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深层的文化心理到外表的器物制度,从钟鸣鼎食之家到引车卖浆之流,从文人墨客的笔端到黎民百姓的床头,一个“福”字,凝聚着有着上下5000年文化的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愫。

古往今来,关于“福”的内涵众说不一。《礼记》记载:福者,百顺之名也。

也就是说,“福”有顺利、诸事如意的含义。这是关于“福”的最早记录。而“福文化”的由来,人们可以最早追溯至原始社会的星辰自然崇拜上来。先民们为了驱邪避难,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就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他们非凡的神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流传的“福”、“禄”、“寿”三星的崇拜中,“福星”最集中地反映了人们祈福纳祥、追求美满幸福生活的善良愿望。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作用范围从“天庭”崇拜延伸至现实世界。

其外在体现从部落图腾延伸至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其内在的预示意义从直观美好愿望的简单诉求延伸并升华为预示着好运、幸福、长寿、发财、加官晋爵、子孙满堂等的文化,从而构成了民族文化方阵中独树一帜的“福”文化。

福文化的核心是“五福”观念。“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

五福的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人们认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在封建社会中,不同阶层、地位的人,对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对于农民来说,有自己的土地,春种秋收,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就是福。而平民百姓常年遭遇苛政、战争或灾荒的境地,能阖家平安,生存下来就是福。

商人却往往算盘黄金万两、财源茂盛达三江才是福。文人学士的福又有不同,十年寒窗苦,一朝人上人,金榜题名就是他们最大的福。老年人把健康、长寿,有子孙膝下承欢,看做是最大的福。

古人对福的认识,是现实的也是辩证的。老子以辩证的思想,对福与祸进行了阐述。在《老子》第五十八章,则有“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之语。就是说,这祸是相对于福而来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丢了马是不好的事,可是那丢的马又跑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了几匹骏马。这是因祸得福。而相对于那个捡拾

了塞翁马的人,一下子反却丢了几匹马,这是因福得祸了。

事实上,“福”的含义十分广泛,包容了世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愿望与目标。我们经常讲所谓的吉祥,多指福而言。因此,吉祥又可释为福。

古代字书《字林》记载:“祯祥也,福也。”古籍《风角占》也说:“福先见曰祥”。如此看来,福是我国吉祥文化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祈福的观念融入各民俗活动中。

踩五福是自唐代以来流传于“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财神故里、刘海故里的一种古老祈福文化活动,在西安钟馗故里山石上雕刻蝙蝠5只,寓意“五福”,据传说人们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踩踏5只蝙蝠后会返老还童,五福临门,福如东海。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踩踏5只蝙蝠后,会福贵双全。

傩舞“跳五福”是“跳钟馗”的一部分内容,又称跳判,一般有六跳:跳五福、跳加官、跳蟠桃、跳魁星、跳财神、跳龙凤,即演福禄寿喜财子傩戏,是一种祈盼人寿年丰,幸福美满,福海无边的古老民俗文化活动,又有很广泛的内涵。

每逢重要节日,这些地区都要“跳钟馗”,以求赐福镇宅,中榜得魁;钟馗真神显,送咱福禄寿喜安!古时“跳钟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后来发展到由人扮演钟馗,在村中巡游嬉耍。

表演跳五福时钟馗面涂紫金,口带长髯,头顶乌纱,足蹬朝靴,金银垫肚,外罩紫红袍,左手持金色蝙蝠,右手持七星宝剑,前有5只蝙蝠引路,后有黄罗伞盖,旁有书酒侍者,亦步亦趋。傩舞跳五福主要有钟馗降神、钟馗出巡、钟馗赐福、钟馗凯旋等几个段落。

那么,如何实现“五福临门”呢?或者说,人生的幸福源泉在哪里呢?我们的祖先一开始就把追求人生的幸福和人格的修炼、道德的完善结合在一起。不仅最初观念的提出把“修好德”列为五福之一,而且把修身养性、以德配天作为追求幸福的最高境界。

孔圣人在谈到何谓“乐”时,说道:“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追求的是内在德性的完善,不在乎外在生活的富足。

孟子更是发扬了他的老师“君子忧道不忧贫”的幸福观,进一步提出了君子有“三乐”的德福观,把个体幸福的追求扩大到“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的社会道义的层面。

从此之后,“立德为先”“以德祈福”的我国传统的人生价值观,也注定构成了中国“福”文化的核心品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224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