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温过高,会使全身表皮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发生缺氧;洗澡水过冷会使皮肤毛孔突然紧闭,血管骤缩,体内的热量散发不出来。
饭前餐后不洗澡,水温可因时制宜,例如冬天可选择热水浴,夏天可选用温水浴,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适宜水温40℃。
原因:
人的体内温度是40℃,因此用40℃的温水洗澡消除疲惫效果最理想。假如水温过高,消耗的热量多,反而会让人更难受。水温过低,血管收缩,也不易消除疲惫。三伏天可以适当调低水温,不低于35℃即可。
扩展资料
专家建议:
洗澡水温度需因季制宜,夏天选温水浴(33℃以上,正常体温以下),冬天可选热水浴(接近或略高于正常体温)。洗澡水温度最好与体温相当,不超过40℃。
每次洗澡时间15分钟最佳。因为洗得时间久了,反而会觉得浑身无力。疲劳与血液中的乳酸浓度有关。有研究显示,剧烈运动后,洗澡5分钟,血液中的乳酸浓度几乎没有变化,而洗10分钟,乳酸浓度会降低7~8毫克,洗30~60分钟,乳酸浓度就基本恢复到疲劳前的水平了。
因此对一般的上班族或轻微劳动者来说,洗澡15分钟,体内的乳酸浓度就可以恢复正常水平,否则时间长了,会消耗体力,反倒使疲劳感卷土重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夏季洗澡水温40度最解乏 谨防4大误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洗澡水太热易心梗 水温最好不超过40℃
洗澡水的温度与体温接近为宜,即35—37度,若水温过高,会使全身表皮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发生缺氧.夏季洗冷水澡要适度.洗澡水过冷会使皮肤毛孔突然紧闭,血管骤缩体内的热量散发不出来.尤其在炎热的夜晚,洗冷水澡后常会使人感到四肢无力,肩、膝酸痛和腹痛,甚至可成为关节炎及慢性胃肠疾病的诱发因素.一般夏季洗冷水澡的水温不低于10度为好.夏天运动完了难免一身汗水,许多人喜欢在这个时候冲个冷水澡,感觉很痛快,可运动专家提示说,夏天做完运动,尤其是浑身大汗时,热水澡比冷水澡要好.
孕妇洗澡时的水温更要注意不要太高,以防发生胎儿缺氧,影响胎儿发育.
如果是线给孩子洗澡,用手去感觉时没有感觉到汤,只是温温的感觉,如果是冬天的话就用稍微热一点的水,40度吧,你可以用澡温表试一下,孩子洗澡的水温是37-40度,夏天就37度左右了,冬天就要40度左右了.
寒冬时节,在许多人看来,能够洗一个热腾腾的热水澡是一件很快意的事情.但是,如果水温太热,不仅让心脏产生高负荷,而且皮肤会变得异常干燥,毛细血管也会爆裂.
专家纠错:冬天洗澡是有很多讲究的,首先是水温,冬天洗澡适宜的水温为37℃到42℃,也就是比人体体温高3℃即可.而且,冬天洗澡要从脚开始洗,因为冬天皮肤温度比洗澡水温度低,而冬天用的洗澡水温度又比夏天高,突然而来的热水会让心脏承受过大的负荷.另外,洗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
另外:科学洗澡益健康 (这里有详细的说明)
不会科学的洗澡,也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洗澡究竟有哪些科学的要求呢?
1.饭前餐后不洗澡:饭前胃内食物已排空,这时人体的血糖低于正常水平,如果在饭前饥饿时洗澡,容易发生低血糖头昏,甚至晕厥昏倒;饭后立即洗澡会使肌表血管扩张,血液充盈于体表,而胃肠道血液减少,消化液分泌受到抑制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我国民间早就有“饱不洗,饥不浴”的说法.
2.水温不宜过高过低:洗澡水的温度超过正常的体温,即37℃,称为热水浴;低于人体的温度,高于皮肤的温度,即33℃,叫做温水浴.水温在34℃-36℃,利于去垢止痒;37℃-39℃,利于消除疲劳;40℃-45℃能舒筋活血,发汗镇痛.洗澡水的温度可因时制宜,例如冬天可选择热水浴,夏天可选用温水浴.如果浴水过烫,温度太高,不仅会损伤皮肤,还会使皮肤表面血管扩张,体表血流量骤增,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常有缺氧和昏倒的危险.
暑天,有人尤其是青少年喜欢在活动或运动刚刚停下来,满身大汗的情况下用冷水淋浴,这样其实很容易受凉感冒,也容易生痱子.我们提倡在夏天洗温水澡,因为温水不会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汗腺能保持通畅.
3.洗澡时间: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少年儿童更应注意,一般不应超过半小时,浸泡时间过久会增加疲劳,引起头昏.
4.洗澡方法的选择:洗澡方法分为淋浴、盆浴、池浴等,以淋浴最符合卫生要求,尤其是女性洗澡以淋浴最好.男性到浴室大池中洗澡,不宜在浴池中浸泡过久,洗后应用清洁的温水冲洗一遍.洗澡时可用香皂或药皂,忌用洗衣皂或洗衣粉,最后用清水冲洗皮肤,不要将香皂沫残留在皮肤上.
沐浴时在手掌中擦上香皂、沐浴液自下而上地摩擦周身皮肤,称为摩擦沐浴.自下而上地逆向摩擦,可起到按摩保健作用,既能清除皮肤表面的脏物,又能帮助皮肤和肌肉解除疲劳,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呼吸功能,减轻和延缓皮肤朝下松弛而引起的皱纹.淋浴摩擦的力量不宜过重,以皮肤表面稍稍发红为度,忌用硬毛巾等物品乱擦皮肤,以免擦伤表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