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
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从唐朝武则天时期起创立的。
状元,就是文状之首的意思。什么是文状呢?这是因为古代学子进京考试前,需要先往主持考试的礼部,投递一个注明自己的姓名、年龄、籍贯等信息的书状,这个就叫文状。等到考试结束以后,礼部官员会把学子们的文状,按照名次排列好。 排在第一位的,便是科考的第一名,因此被称为“状元”,或者“状头”。
榜眼,一榜之眉目。这里说的“榜”,就是皇榜,或者也叫金榜。而榜眼这个称谓,实际是相对状元来说的。因为考试结束以后,学子们的考试成绩,需要写在榜上进行公示。状元的名字,写在皇榜的第一行正中,而第二名和第三名,则分别写在第一名的左右两边。这样看起来,就像是皇榜的两只眼睛一样,于是就有了榜眼这个称谓。
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前三名叫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一般是指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名的人。
榜眼是科举时代的一种名次称号。
即在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殿试中,取得进士考试第二名的名称。
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进士的称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