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精神的实质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大寨精神的实质和历史意义是什么?,第1张

大寨精神是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同时也让我们共同感受劳动付出的艰辛和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总之树立劳动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同时代人或后几代人学习和追求永不停息的奋斗目标。

大寨精神的实质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大寨人也是那一代中国农民的楷模。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国家条件还比较贫穷,从1949年解放到60年代末不到20年时间,中国人口猛增两三亿,吃饭的问题是头等大事,农业生产水平也还不高 ,西方和苏联对中国实行封锁,要冲破封锁,要解决全国人民吃饭问题,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改造农田,提高单产,多产粮食,才能够保证国家度过难关,保证国家安全,农业学大寨运动就是在那种背景下产生的。毛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学全国人民”,目的在于激发全国人民焕发出战天斗地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寨人在陈永贵同志的带领下,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无数次战胜自然灾害,改造梯田,不要国家提供一分钱的支持,通过几年努力,创造出粮食连年丰收,不但大寨人解决了自己的温饱,还向国家交公粮。大寨的成就是真实的,是干出来的,大寨人的实干精神、奉献精神不但是那个时代的楷模,也是 社会 主义集体化道路的典范。可惜后来这面旗帜被砍倒了!代之而起的是某某村,靠国家扶持,靠舆论吹捧,结果怎么样呢?有比较才可以鉴别。

大寨精神是无私奉献精神,大寨精神是苦干实干精神,大寨精神是集体主义精神,

大寨精神永远不会过期。

大寨精神推动了农村农业跃升的发展,把山岭小地整成大片平整地,把低洼盐碱地改造成丰收高产粮田,从学大寨开始农村人才吃饱饭,干劲实足!!!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就是不怕困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靠劳动和智慧创造幸福生活。

这种精神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领域,都是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的,特别是在 科技 发展的当今时代,我们更要凭借这种不怕劳苦,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力争在各个领域,创造出领先世界的成果。

这就是大寨精神的实质,以及她的 历史 的,现实的意义。

我认为大寨精神的实质是要致力于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受任何人任何势力摆布,追求民主,自由,富强。大寨精神不仅于当今以至于子孙万代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过去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建造高标准梯田,配套水利设施,这一切都是靠人力完成的,十分不易,这些精神更是我们这些后来人取用不竭的财富。

大寨精神的实质是:有个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领导班子,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勇气,。

在七十年代,全国有个口号 ,工业学大庆 ,农业学大寨 ,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 ,解放军学习全国人民 。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 ,这种精神能激励鼓舞着一代人 ,大寨精神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虽然我们的国家已经走向了富强 ,但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永远不能忘掉 。大寨人民 在老书记陈永贵和郭凤莲的带领下 ,大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大寨的自然条件并不算太好 ,没有成片的土地,只有移土造田 ,大战虎头山 ,大战狼窝掌 ,没有土地创造土地 ,这种时代精神 ,激励鼓舞了一代人 。

我的爱人,是辽宁康平县某村党支部书记兼妇女主任 ,我俩结婚后 ,她给我讲述了她参观大寨和林县红旗渠的心情,她说大寨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 ,确实很了不起 ,当时各家各户吃的饭菜也不算太好,有的社员拿着饭碗在屋外蹲着吃 ,不讲条件 ,就讲苦干 ,那种改天换地的《愚公移山精神 ,至今鼓舞和激励许多老一代人 ,还有河南林县红旗渠精神 ,都不能忘掉 。

虽然我们时代进步了 ,生活水平提高了 ,但是艰苦奋斗的精神 ,勤俭节约的精神 ,绝不能丢失 ,要激励鼓舞着后代 ,发愤图强 ,把大寨精神,林县精神发扬光大。

排除万难,自为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独立自主,奋发图强。

艰苦奋斗,富国兴民。

大寨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大寨精神:

1、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也是大寨最根本的精神;

2、追求科学的精神;

3、与时俱进的精神,改革开放之初,大寨人很彷徨,一时陷入困境,但他们在郭凤莲的带领下,到外地学习,结合实际,成立了各种公司,生产的大寨核桃露一时红遍全国。

大寨精神的基本内涵

对大寨精神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探索的过程,期间晋中地委、周恩来总理以及山西省委等对大寨精神都有过提炼和总结,周恩来对大寨精神的总结最为经典。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大寨精神的概括是:“政治挂帅,思想领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政治挂帅,思想领先。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首当其冲,农业集体化道路后来居上。这无疑是来自党中央对农业发展的权威指导。大寨人民在党中央的倡导下,开始走农业集体化道路。正是因为大寨人民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制定出十年造地规划,解决温饱,改变了大寨的落后面貌。另一方面,大寨大队从贾进才到陈永贵,形成了具有良好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领导集体。他们作为基层党组织,服从党的领导,敢于进行农业集体化道路,将社会主义革命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同时也体现了大公无私、敢于奉献、永不服输的优良品质,使大寨成为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农业生产的典范。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大寨精神的核心内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一直在探索如何改善落后的农业生产。从1953年开始,大寨村民历经数十年时间,发挥“愚公移山”般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培育出了大寨精神。当大寨村民1963年面临洪灾时,他们做到了“三不少”和“三不要”,战胜了自然灾害。在缺乏农业机械设备以及技术人才的情况下,大寨村民却创造出一系列农业生产方法,“他们的粮食亩产产量,1952年为237斤,1962年增加到774斤,1963年虽然遭到很大的水灾,但仍然保持在700斤以上。”这也离不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以老书记贾进才为代表的大寨人民,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随着1953年十年造地规划的制定,大寨村民便投入到了农田建设中,“从1953年至1964年12年间,这个83户360多口人的小山村,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058000斤。”他们为国家和集体所做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高度评价。更重要的是大寨人经常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活动,他们身上无时无刻不体现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为社会主义无私奉献的品质。大寨人民以国家利益为上,热爱集体,勤劳勇敢,弘扬了社会主义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品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278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