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力
首先,学习力和我们上学期间看书更多、更快、记得更多、考试拿高分是不同的,职场中的学习力指的是学习并更新本专业内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能在本领域的工作中发挥主要作用,同时还能分享知识经验。所以,学习力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而且还是一个职场人在工作中的深层次认知需求,以及希望成为领域专家的一种内在的动机和驱动力。
其次,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较高的学习力,我们就要看看他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一个逻辑思维清晰的人,他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系列流程中的思路一定是清晰的,同样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如何设定目标、拆分步骤、制定计划、实施优化、复盘总结等工作步骤上也一定是高效的。至少在我们接触过的众多人员中,具备这些科学思维方式的人员,他们的学习能力都不差。
最后,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持续的学习力,我们就要看这个人是否具备好奇心,好奇心是一个人渴望获得新体验、新知识的原动力,具备好奇心的人的心态非常开放,同时他也具备高度的处事热情,在处事的过程中,不管事情的多与少,难与易,都能够保持高度地做事热情。从行为表象上,学习能力好的人会对自己的所处的工作与专业领域保持浓厚的兴趣,会表现出对自己本专业领域里的求知欲。
二、自驱力
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动力,都可以归为下面三种:
①驱动力1.0:吃饭、饮水、睡觉,满足基本生理需求。
②驱动力2.0:把外部反馈作为动力,做好了有奖励,做不好受惩罚。过于依赖外部驱动的人,习惯把外部反馈作为做事的动力。他们是任务导向,仅仅只是完成某项工作,把事做到60分,却很难达到100分。
③驱动力3.0:就是“自驱力”,因为内心的兴趣、使命感而做事,有自驱力的人不仅可以把工作完成,同时可以把工作做好,他们不仅可以把工作做到100分,甚至有可能是120分。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工作靠的是外部反馈还是自我驱动呢?依赖外部反馈的人,常具有以下特征:
① 做事重点在事情带来的反馈,而不在事情本身。总把“要不是……我才不……”挂在嘴边,比如,要不是老板不满意,我才不愿意再改一版方案;
② 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做事首先考虑别人定的标准。一旦得到家人、朋友、领导的称赞,就会充满动力;
③ 每天抱怨工作忙,但没有工作任务的时候,又会无所事事、陷入迷茫;
④ 缺少个人爱好,不会安排闲暇时间……
依靠驱动力3.0的人,把内在的好奇心、创造力作为动力,这样的人,与驱动力2.0清晰的标准不同,驱动力3.0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不过拥有它的人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关注意义多过评价。即使只是从事普通的工作,自我驱动的人也能找到事情本身的意义。
②能为自己定义任务。看一个人是不是自驱,只要问他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个月的假期,专门去学习一个课程,你希望学什么课程?依赖外部驱动的人,可能从来没考虑过这件事;而习惯自驱的人,多半能告诉你不少答案。
③专注。自我驱动的人,往往能在工作中进入忘我的状态,一个人能忘我工作的人,他在工作中是充满幸福感的,因此也是最有可能实现高效产出的。
④兴趣、爱好。持久的兴趣与爱好,并且为此付出努力,要注意,爱好和消遣不是一回事:刷剧、听歌之类不动脑的消遣,人人都会;而培养爱好的本质,是学习一个全新的领域。那些在工作以外具备一项爱好的人,在工作中也往往表现出不凡的能力。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 。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潜能训练或是机缘巧合,每个人的潜能从没得到尽致的发挥。那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呢?今天我们一起探讨探讨。国际调查显示,正常人阅读速度为每小时30-40页,而经过训练的人能达到每小时300页。 柏拉图指出:“人类具有天生的智慧,人类可以掌握的知识是无限的。人类大约有90%的潜力都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我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等待发掘。”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农夫看见14岁的儿子开着汽车翻到水沟里去,他大为惊慌,急忙跑到出事地点。他看到沟里有水,但是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沟,把双手伸到车下,把车子抬了起来,让另一位跑来援助的工人把他的孩子从下面拽出来。
当地的医生很快赶来了,给男孩检查一遍,只有一点皮肉伤,其他毫无损伤。
这个时候,农夫却开始觉得奇怪了起来,由于好奇,他就再试一次,结果根本就动不了那辆车子。医生说这是奇迹,而我们知道这就是潜力。
人的潜力究竟有多大呢,恐怕没人可以弄清楚。美国知名学者奥图博士说:“人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均只用了不到1%的力。” 科学家们也指出:人体的潜力相当惊人,有待于人们研究、挖掘,也就是说大家都是普通人!潜力都是无限大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罢了
无法估计。
说一些超体力的事件:一个非洲人能用双手同时拖住向相反方向开动的两辆汽车;一个美国人双手提着461公斤重的大石头,走了8.84米;我国一位奇人曾躺在布满碎玻璃的木板上,身上压着重约50公斤的大木板,让十几位观众站在木板上踩。虽然目前对这些现象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定论,但在近年新兴的“人类极限学”中,却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希望通过遗传、基因等的研究,找到人体的极限。
川大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张岚博士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年近70的老太太在家里失火时,硬是把钢琴推到了屋外。火势过后,无论她怎么使劲,钢琴纹丝不动。张岚说:“人的生理极限往往因为受到精神因素的直接作用,而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一些科学家从精神力量角度来探讨人的体力问题,把一系列人在危险事件中所显示出的巨大体力的事例进行比较总结发现:精神力量和求生的意志能提高体力和忍耐力。”
/iknow-pic.cdn.bcebos.com/a8773912b31bb051a7a019d73a7adab44bede04d"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a8773912b31bb051a7a019d73a7adab44bede04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8773912b31bb051a7a019d73a7adab44bede04d"/>
拓展资料:顾名思义,潜能就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一般的说,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潜能的,有的话也是遗传遗留的、或者是胎教促成的。潜能被世人传得非常悬乎,说小孩有非常大的潜能,其实不然,鹰飞成功学潜能新理解:
潜能即是以往遗留、沉淀、储备的能量。如,人一生下来就要学走路,并且每天都在走路,到了18岁,即他18岁那年的脚走路的潜能就是自他学走路以来所沉淀下来的能量,曾经报道有人在逃命时跨越4米宽的悬崖,在某个环境下,人的潜能就会发挥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