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渡而击出自哪场战争

半渡而击出自哪场战争,第1张

【半渡而击】公元前638(周襄王十四年)夏,宋襄公率军进攻臣服于楚的郑国,楚成王发兵攻宋以救郑。宋襄公闻讯回师,于十一月初一与楚军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北)。

【详细资料】

【半渡而击】半渡而击的意思是(当敌人的军队)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再去歼灭它。这是古时候兵法上的一种战术。

【来源】

     公元前638(周襄王十四年)夏,宋襄公率军进攻臣服于楚的郑国,楚成王发兵攻宋以救郑。宋襄公闻讯回师,于十一月初一与楚军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北)。史书上原文记载如下:春秋,宋襄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子鱼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请急击之。”公弗许。即济未成列,子鱼复请。公复未之许。及成列而战,宋师败绩。

      当时的宋军已先在泓水北岸布好阵势,处于对楚军半渡而击的有利态势。但宋襄

公拘守“不鼓不战”的君子原则,没有出击。这次战争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关键战例,但

是留下了两个千古的名言,一是“半渡而击”,二是宋襄公之“仁”。两千多年后的毛泽东

甚至专门写文章论述战争中不能有“襄公之仁”。

      后来的《孙子兵法》将这个战例总结为“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济通

      渡)。 这就是“半渡而击”的经典来源。“半渡而击”表明在对方进攻军队渡河渡至一半

      时全力反攻,歼敌于进退维谷之间。若在对方还未进攻、还在对岸蓄势时主动出击,

      先消耗自身力量,再进入对方阵地,不可能事半功倍地取胜;若在对方已经渡河进入

      我方阵地,人家已无退路,气势正盛,再被动防守,基本上势均力敌,即使取胜也得

      事倍功半,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要半渡而击,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这是站在防守

      一方而言,站在攻方立场考虑,则必须想尽办法,采取各种手段迅速走出“半渡”状

      态,提前做好应战准备。否则,在最艰难的时候掉以轻心,会半途而废地溃败下来。

应该说兵半渡而击之,意思就是两军对战,一方若要渡河作战,另外一方要在对方军队度过一半的时候出击,这个时候军队一部分人已经上岸,另一部分还在未登岸,你一攻击,对方展不开阵势,部队很容易大乱!

、兵半渡而击之兵半渡而击之,演义中出现三处,列于下。1、曹 *** 曰:侯其兵半渡而击之引文:众将拜伏问安, *** 仰面笑曰:“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郭嘉曰:“计可速发”。 *** 曰:“今只将计就计:布可擒矣。”嘉曰:真良策也!”《第十二回》概述:曹 *** 与吕布大战于濮阳。陈宫设计诱骗曹 *** 夜进濮阳城中,险些为吕布擒杀,曹 *** 在突围中被城中烈火烧伤。曹 *** 乘机以诈死之法反诱吕布军来攻营寨,曹 *** 设伏击败吕布,取得反败为胜。评点:曹 *** 同吕布的兼并战是一场军力和智力的角斗。此处所描写可看做曹 *** 同陈宫之间的斗智。陈宫先设计,以富户田氏为内应,诈骗曹 *** 入城而歼之。曹 *** 虽经谋士刘晔提醒,又为部将李典阻挡,但仍中陈宫埋伏之计,多亏李典、典韦等人救护,方逃出城去。但曹 *** 并不沮丧,反而仰天大笑,表现出顽强的战斗性格,遂出“诈死”反击之计,使吕布遭受重大损失。两军占成平手。曹 *** 反击之策应当说高于陈宫,其在于“顺势”的“机变”,也反衬出陈宫计策多谋,但略有迟缓之感。而大谋士郭嘉称曹 *** 真为“良策”是给予充分肯定,其高在两策连用,一是“诈死”,二是“候其兵半渡而击之”。“兵半渡而击之”一句取自《吴子兵法·料敌·第二》。是十三情况下可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290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4
下一篇 2023-0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