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科而后进的教学原则:用水的“盈科而进”,比喻人之“有本”,说明人格之美取决于自身内在的精神源泉,而不是来自外在的“声闻”,这就是内在的美,其中便有乐在。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孟子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又说:“其进锐者,其退速。”进程过于迅速,势必影响实际效果,致使退步也快。正确的进程应当象流水一样,注满了一个洼坎之后再往下流,这就是盈科而后进的道理。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
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
盈科而后进是孟子提出的。孟子是四川教招考试中教育学的一个重点考察人物,需要各位同学对孟子常涉及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反复识记。
孟轲,字子舆,世称孟子,战国中期邹人(今山东省邹县)。
孟子为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裔,其父早逝,其母仉氏一心教子成人。据说曾三迁其居,从基地之侧到市场之旁,最后定居于学校之邻,使孟轲从小耳满目染,受到传统礼仪的熏陶,连游戏也爱玩“设俎豆,揖让进退”。
还传说,孟母曾割断织机上止在织的布。来教诫和警策孟轲矢志向前,毫不松懈。这就是历史上流传很广的“孟母三迁”和“断杼教子”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