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猄资料(动物)

黄猄资料(动物),第1张

黄猄又称为赤麂(学名:Muntiacus muntjak):为麂类中体形最大一种,体长约1米,尾长17-21厘米,体重25-30千克。是孤独活动的动物,习性胆小谨慎,多在夜间或清晨、黄昏觅食,白天隐蔽在灌丛中休息。受惊时能发出极为响亮的类似狗吠的叫声。活动范围很固定,被追捕逃跑时,无论跑多远,最后又会回到自己原来的活动区域。

生活在低海拔山区丘陵的森林、灌丛。以植物嫩枝、叶、花、果实、农作物为食。繁殖力强,全年都能交配,孕期210天左右,一岁达到性成熟。麂皮是重要的制革原料。主要分布于中国,汶莱,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

赤麂主要栖息在山地、丘陵地区灌丛和低海拔阔叶林,在山寨村旁,田园房角亦可发现其行踪。喜独居或雌雄同栖。

扩展资料:

黄猄的形态特征:

赤麂为麂属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重20-33千克,体长 1100毫米左右。雄性具长而向后内弯曲的两叉角,角柄长度居麂类之冠。上颌有粗长向下的犬齿。额腺显著,但泪窝较它种鹿的为小。额部无明显簇毛。

赤麂脸部较为狭长,前额至吻部毛色微黑,自眶下腺至角分叉处每侧有一条较阔而明显的额腺,额腺较长而最后交叉在一起成“v”形。四肢细长。

赤麂的头骨略呈三角形。鼻骨前半部较狭窄。前颌骨、上颌骨相接在鼻骨的中部,额骨前部中央凹陷,侧缘嵌进鼻骨与泪骨之圈。额骨二侧缘明显隆起一直延至角之基部,雄兽角从额骨后侧缘直伸而出。角基比鹿科任何一种均长,其长度超过角长的一倍。

赤麂夏毛为红棕色,冬毛为暗褐色,身体大部赤红或赭褐。腹部毛色灰白。鼠鼷部、臀内侧和尾下纯白色。颈背和背脊毛色较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猄

【麂】:

哺乳纲,偶蹄目,鹿科。

成体体重16~25千克,体长75~115厘米。

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通称“麂子”,因其天性胆小,有点风吹草动就反应过激,南方沿海一带也称“黄惊”。

中国分布有三种,分别是黑麂,赤麂和小麂,其中以黑麂数量最少,分布区狭窄,已列为国际濒危动物。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延展】

赤麂是国家的几级保护动物?

赤麂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赤麂—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赤麂的天敌:

而赤麂在动物世界中还有众多的天敌,而这也是主要造成赤麂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它的天敌分别为各种食肉类的猛兽如虎、豹、豺、狼,人类等,常可在栖息地发现被猛兽撕吃后的残肢、碎体。

你说的是黄猄吧,不是jin这个读音,而是jing。

黄猄,也叫麂。一种小型鹿。

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

根据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源于海洋。早期的海洋动物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演化出各种分支,丰富了早期的地球生命形态。在人类出现以前,史前动物便已出现,并在各自的活动期得到繁荣发展。后来,它们在不断变换的生存环境下相继灭绝。但是,地球上的动物仍以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趋势不断进化并繁衍至今,并有了如今的多样性。

科学家们把现存的人类已知的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科学家已经鉴别出46900多种脊椎动物。包括鲤鱼、黄鱼等鱼类动物,蛇、蜥蜴等爬行类动物,青蛙、娃娃鱼等两栖类动物,鸟类以及红熊猫等哺乳类动物等。

科学家们还发现了130多万种无脊椎动物。这些动物中多数是昆虫,昆虫中多数是甲虫。鼻涕虫、蚯蚓,乌贼、牡蛎、红海星、水母,蜘蛛,珊瑚虫、放射虫、蛔虫、猪肉绦虫、沙蚕、蜗牛、蛞蝓等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动物界所有成员的身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异养有机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301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4
下一篇 2023-0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