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貌特点

黄土高原地貌特点,第1张

地貌特点: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

六盘山与吕梁山之.司的黄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黄土高原的主体。吕梁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东部,地势降至500-1000米,河谷平原占有较大比例。据此可将黄土高原分为山地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黄土台塬区、河谷平原区。

扩展资料:

黄土高原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均为世所罕见。高原上主要山脉太行山、吕梁山和六盘山把高原分隔成3部分:

1、山西高原。吕梁山以东至太行山西麓,有许多褶皱断块山岭和断陷盆地,山岭多呈北北东走向,主峰海拔均超过2000米,山地下部多为黄土覆盖。主要的河谷盆地有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忻县盆地、运城盆地、榆社盆地、寿阳盆地等。

2、陕甘黄土高原。吕粱山和六盘山(陇山)之间黄土连续分布,厚度很大,其堆积顶面海拔一般在1 000~1 300米。地层出露完整,地貌形态多样,是中国黄土自然地理景观最典型地区。

3、陇西高原。六盘山以西,高原海拔约2 000米,黄土厚度逐渐增大,成为波状起伏的岭谷地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土高原 (中国地形区)

黄土地貌的最典型特征就是沟壑纵深,千沟万壑。

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沟壑,平均沟谷的密度达到3至5公里每平方公里,有的区域甚至能够达到10公里每平方公里,大量纵横交错的沟壑,使得黄土高原表面十分破碎,很多高原面被沟壑分隔开。

这些沟壑一般可下切50至100米,有的区域甚至超过150米,独特的地貌特征使得人们之间的来往十分不便,这也催生了陕北高亢的民歌。

黄土的来源

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黄土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大约占了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而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区中面积最大和最厚的国家,分布在北起阴山山脉,西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至渭河平原,东达太行山脉的广大区域,总面积达63万平方公里,其主体部分就是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抬升作用,而上方覆盖的深厚黄土层,平均厚度可达100米左右,这些黄土绝对不是当地风化壳的产物,目前主要的观点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层来源于风力沉积。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携带沙尘,到达黄土高原时风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堆积,如此深厚的黄土堆积也给当地人们的民居“窑洞”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353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1
下一篇 2023-0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