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在中国历史文学中,一把是用来形容类似于唐太宗和魏征之间的君臣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手段兼人文关怀,在对下属提出建议、谏议的时候认真对待、并考虑其合理性加以接受,是一种和谐的上下级相处关系。
换句话说,这八个字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说得更实际点,是一种管理工具,这根本就和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扯不上边。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其根源都来自于对君主的建议,是君主实施统治的各种不同方法,因而衍生出的道、儒、法、墨各家思想,其实都是在治理万民的思考附加产品,并逐渐上升到哲学层次(道家)。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是一种完全取决于上层通知之性格和心情的事情,下属们千万记得拿捏住分寸。毕竟历史上死于劝谏的人多得连名字都数不过来,而真正粉饰成功了的谦虚君王,就那么一两个,成为永世楷模。
臣民规劝或批评君王,叫做“谏”。君王接受规劝或批评,叫做“纳谏”。我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初年,唐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在宴会上交谈,当时有个美人在旁边侍候。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李瑗败事后,被籍没入宫。太宗指着她对王珪说:“庐江王荒淫无道,杀害了她原先的丈夫而把她占为己有。暴虐到极点,怎会不灭亡呢?”王离座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夺取她是对了呢,还是不对?”太宗说:“哪有杀人而夺取其妻的道理,你却问我对不对,这是什么意思?”王回答说:“我见到《管子》书里说:齐桓公到了郭国,问那里的父老:‘郭国为什么会灭亡?’父老说:‘因为郭君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齐桓公说:‘照你所说,他是个贤君啊,怎会灭亡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却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不能摒弃,所以灭亡。’如今这个妇人还在陛下左右,所以我猜测陛下的心意认为这样做是对的,陛下如果认为不对,那就是所谓知道邪恶而不能摒弃了。”太宗听罢大为欣喜,夸他讲得好极了,马上命令把这个美人送还给她的亲族~虚心纳谏的故事发生在唐朝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在军事指导上和一些政治方面的观点上做出了很好的选择,我国历史上李世民的观点我们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他的卓越和聪慧。在李世明执政期间,虚心纳谏是采取了一些都是以民为本的事情,和休养生息等等的政策,这些政策的事实可以很好的对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的有所提高。
虚心纳谏李世民当皇帝期间,与自己的父亲李渊的关系非常的复杂,有句话说的就是让人很难以捉摸,有的时候两位也是非常的默契,也有可能只有他们父子两个才能明白各自说的事情,但是也有隔阂,这种隔阂就是李世明当上了皇帝的时候产生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隔阂,我们现在好多人基本都想不到这种隔阂是什么。
在这种情况之下,李世民也是非常的想要证明自己的治国之本,他心里是非常明确的虚心接受朝中大臣们的意见对于治理国家的发展是有帮助的,是利国利民的。
虚心纳谏中有这样一件事情就是在贞观六年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去九宫避暑,当时御史马周随机上书提出一件事情,说完为太子皇李渊在造一个属于他的宫殿,称之为万万之王,但是李世民怎么可能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拖着此事,后来在这件事情之后,唐太宗发现父子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好,自己也没有尽到做儿子的义务,后来没有办法,是为了尽孝父亲,为父亲造了避暑宫殿,名字叫做永安,后来因为某些事情让李渊觉得不行之后,李世民就决定为李渊营造了一座如马周所说的宫殿名字改为大明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