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找出和质量有关的成本因素(如退货、运输、报废、损耗、检验、人员、间接物料、品牌美誉度等等)
2. 量化以上成本因素
3. 找出它们与总产品质量成本的关系和权重
然后,根据各成本因素进行分析,看主要的问题在那里,从而找到更多的改善企业产品质量成本的方法。
质量成本报告是指根据质量成本分析的结果,向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时所作的书面陈述,它可以作为制定质量方针目标、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进行质量改进的依据。它也是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对质量成本管理活动或某一典型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建议的总结性文件。质量成本报告一般采取以下四种主要形式:报表式、图表式、陈述式和综合式。至于运用哪些形式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具体选择。
质量成本报告的类型:
质量成本报告一般有短期质量成本报告、多期趋势质量成本报告和长期质量成本报告等三种类型。
1、短期质量成本报告:用来反映当期标准或目标的进展情况的。
2、多期趋势质量成本报告:用来反映从质量改进项目实施起的的进展情况的。
3、长期质量成本报告:用来反映长期标准或目标的进展情况的。
不论企业采用何种方式编制质量成本报告,其内容不外乎强调各成本要素的比重关系(如预防成本与鉴定成本占质量成本之比率),以及其衡量基础(如质量成本占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的比率)。
质量成本报告的内容:
1、提出全部质量成本总额及其构成的主要项目、费用情况;提出由于质量缺陷而造成损失的项目与有关比较基数的比率;关于比较基数,各企业根据自己情况不同可自行确定,但通过比较找出的比率应具有强有力的说服力。一般常用的基数为:纯销售收入、利润、产值(包括净产值与总产值)、产量、总成本等。
2、依据上述数据和比率,进行质量成本水平分析和质量成本对比分析,作出分析结论。
3、提出影响质量成本中有关问题的关键因素,确定对应的改进措施。
4、对一些典型事例写出具体分析结果。
5、预测下一报告期的质量成本控制目标等。
1、预防成本
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
2、鉴定成本
用于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所需各项费用。
3、内部损失成本
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4、外部损失成本
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而支付的费用。
质量成本的概念是由美国质量专家A.V.菲根堡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其定义是: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满足规 定要求的费用以及没有满足规定要求引起损失,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作程序:
1、要深入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宣传和学习,对主要从事质量成本管理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明确其职责和任务。
2、制定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标准,即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水平。
3、编制、实施质量成本计划,同时要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核算与分析,对质量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适时控制。
4、对质量成本的控制情况进行考核,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质量成本改进计划和相应的质量成本改进措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