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原子结构模型和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到底怎么区分,都是行星运动模型图吗?

波尔原子结构模型和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到底怎么区分,都是行星运动模型图吗?,第1张

是的,都属于行星式模型

卢瑟福的模型当中,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可以是任意的连续值,相应的,原子的能量值(核外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以及电子的电势能的总和)也可以取任意的连续值。

波尔的模型当中,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是不连续的,轨道半径只能取一系列的特定值,相应的原子的能量值也是不连续的,也只能取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这叫做轨道与能级的量子化。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随着人类认识的逐步深入,原子的模型也是在逐渐变化的。历史上卢瑟福给出的行星模型以及玻尔给出的分层模型是很有影响力的模型,后来也被人们认识到其中的不足。之后电子云模型逐步被科学界接受。

人类已经认识到微观粒子有波粒二象性,认识到不确定原理,认识到电子没有轨道的概念,可是目前原子的行星模型和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依然写在教科书中。这是有原因的。

人的学习要循序渐进,先简单后复杂,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学过微积分就去学量子力学,那是不可能学好的。玻尔的氢原子模型可谓是联系经典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一个枢纽,在学习量子力学以及量子力学给出的电子云模型之前必须要学习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在玻尔之前,普朗克于1900年给出了量子的概念,爱因斯坦于1905年将量子化的概念应用到电磁波中,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1913年,玻尔将量子化的概念应用到氢原子中,提出电子只能在特定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转动,这就是轨道的量子化。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原子的能级也是不一样的,这体现出能量的量子化。

玻尔的氢原子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理论和实验值吻合得非常好。该模型还能够解释氘的光谱以及电离掉一个电子后氦的光谱。该模型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玻尔也凭此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正是因为玻尔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量子论才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接受。玻尔也因此成为了量子力学哥本哈根派的领军人物。

玻尔的模型保留了轨道等经典的概念,也给出了定性的假设。在解释比氢稍微复杂的氦的光谱时玻尔就遇到了困难,后来发现的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也让玻尔束手无策。量子力学建立起来后,玻尔的一些假设可以自然而然地推导出来,玻尔的原子模型开始让位给电子云模型。尽管如此,玻尔的模型由于简单、便于理解,会一直写在物理学的教科书中。

分类: 理工学科

解析: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一种模型代表了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一个阶段。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的。下面介绍的几种原子结构模型简明形象地表示出了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逐步深化的演变过程。

道尔顿原子模型 ( 1803 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汤姆生原子模型 ( 1904 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卢瑟福原子模型 ( 1911 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玻尔原子模型 ( 1913 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电子云模型 ( 1927 年—— 1935 年):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现在,科学家已能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表示原子图像的照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原子的认识过程还会不断深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363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