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吸引鱼群的方法

快速吸引鱼群的方法,第1张

快速吸引鱼群的方法可参考下方。

1、通过打隔夜窝的方式诱鱼:

虽然说打隔夜窝不算是快速诱鱼的方法,但却非常适合在寒冷的冬季里使用。因为温度较低的缘故,导致鱼群进窝的时间不固定,有进窝早的,也有进窝晚的。通常情况下,首先发现窝料的必定是体型较小的鱼群,而体型较大的鱼群,由于谨慎的原因,等到确定安全之后才会进窝。如果钓友们想大小兼顾,或者说没有太多的时间,那么就可以采用这一打窝方法。

但是打隔夜窝也有弊端,比如说头天晚上打好的窝子,第二天下竿却发现没有窝子里面没有鱼。面对这一情况,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窝料的搭配是否得当。比如说不能用雾化较快的窝料,因为你是需要间隔一晚上的时间,如果窝料雾化得太快,那么用不了多久就被鱼儿吃完了,窝子里面没有食物,鱼群肯定会游走的。

2、增加饵料的雾化来诱鱼:

在冬季,饵料味道的扩散范围是有限的,为了让饵料的味道扩散范围更大,可以采用腥香或者浓腥味型的饵料。但只是增加饵料的味型是不够的,还需要调整饵料的雾化状态。因为饵料的味道虽然会吸引鱼群的注意,但由于比较谨慎,很有可能不敢进窝觅食,而增加雾化效果却不会出现这一情况。所以说,增加饵料的雾化效果要比增加饵料的味型要好很多。

3、找个好钓位: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钓位选得不好,窝子下面没有鱼,打什么窝料、用什么味型的饵料都是徒劳的。想要找到一个比较好的钓位,那么首先就得知道鱼群喜欢待在哪些地方。下面小编就列举几个容易出现鱼群的钓位,虽然并不是百分百准确,但也八九不离十。

第一个就是有障碍物的地方。资深的钓友都知道,野钓尽量不要选择明水区作钓,选择有水草、树桩、芦苇的地方才是最佳选择。如果作钓的水域大部分都是明水区,那么你能找到一小撮的水草区域也是可以的。如果还是没有,那也可以退而求次,选择洄水湾作为钓点。这里的水流相对平缓,食物也比较多。

第二个就是天气因素。想必各位钓友都明白,天气是影响鱼口的主要原因,它可以直接决定你的渔获量。所以在冬季,建议寻找向阳背风的位置作为钓点,如果二者之间只能选择一个,那么就建议选择背风的位置。只要是因为背风的区域,水温比较稳定,鱼群可以长时间在这里停留。而向阳区域,由于刮风这一因素,导致水温极其不稳定,鱼儿肯定不喜欢在这里停留。

要在复杂的体系中实现成功管理,我们需要一些简单的东西,那就是规则。规则构成了限制,系统根据规则进行运转。而系统的表现反过来又会对规则产生影响,这就是相互作用,它并不存在于简单体系中。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鱼群。鱼群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也是一个没有核心管理的自组织,但简单清晰的规则让高度复杂的庞大鱼群得以存在。

除了自组织的特征外,鱼群还显示出了强大的适应性。它们对外界影响所做出的迅速反应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如果一群鱼被袭击,那么其中每一条鱼生存下来的概率要远远高于独自受袭的情况,因为袭击者会晕头转向。只有鱼群在作为一个“整体”活动的时候,这一招才奏效,因为袭击者很难从中辨认出某一条鱼。无论是鸟群还是鱼群,它们所遵守的规则如下:

与其他鱼保持距离。

跟上周围鱼的速度。

避免相互冲撞。

从中可以看出,规则是如此简单,而行为是如此复杂。某些种类的鱼在受袭时会分成几个小的鱼群,从而迫使攻击者从中做出选择。未受到攻击的鱼游到了攻击者的身后,而被攻击的鱼则有序地游散,迷惑攻击者。这里没有一只鱼在做出、宣布或实施决策,鱼群只是互相影响,并对收到“袭击信号”的鱼的表现做出反应。只要5%的鱼受到了威胁,就能激发整个鱼群的强烈反应。

泛池是由于水中溶氧骤降导致水体中鱼群缺氧浮头的一种现象。清晨巡塘时,发现鱼群浮于水面,用口呼吸空气,说明池中溶氧已不足,若太阳出来后,鱼仍不下沉,说明池中严重缺氧。这时最好用水质测试盒对池水进行检测,并及时增氧。引发泛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上下水层急速对流,池中含氧量迅速降低。如果白天太阳光强,傍晚突然下雷阵雨,使池塘表层水温急剧下降,比重增大而下沉,下层水因温度高比重小则上浮,因而引起上、下层水对流。

(2)水中溶氧量求过于供。夏季若遇连绵阴雨,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弱,水中溶氧的补给量少,而池中各种生物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却需要消耗大量的氧,以致造成水中溶氧求过于供,引起鱼类浮头。

(3)“氧债”大。久晴未雨,池水温度高,由于大量投饲施肥而造成水质过肥,透明度低,水中有机物多,上、下层氧差大,下层“氧债”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391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