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指思考衡量,本意是对一件事情反复斟酌,反复的推敲不断的考虑,一般用于书面语,口语中也经常用到。对事态的进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后汉书·邓训传》:“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朱子语类》卷二五:“就他这宽、敬、哀中,去考量他所行之是否;若不宽、不敬、不哀,则纵有其他是处,皆不在论量之限矣。” 茅盾《色盲》:“林白霜毫不经意地回答。另一件事在他心上考量。”
书面语:
是指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在文字产生之后才出现的,因此也只有识字的人才认识书面语。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书面语。
书面语,是指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为“看”的语言符号系统。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所以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由于书面语是人们在文本上交流所使用的语言,相对于口语,有其内在的稳定性。这体现在空间与时间两个跨度上。
在空间跨度上,尽管各地方言迥异,口语大不相同,甚至可能使用不同的语言,但却可以使用相同的书面语言。(例如古汉语的文言在南方、北方的使用及对日、韩等东亚国家的影响)在时间跨度上,尽管口语会以数十或上百年为周期做大的演变,但书面语言在此期间却只有很小的变化。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书面语
考量,汉语词汇,拼音是kǎoliáng,意思是指思考衡量,本意是对一件事情反复斟酌,反复的推敲不断的考虑。出自《后汉书·邓训传》:“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
用法:一般用于书面语,口语中也经常用到。对事态的进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例句:步入商业社会,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就是竞争,必须要考量自己在能够即得的利益面前用什么样的方法,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获取。
造句:
1、这是对自我的一种把握,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和考量。
2、很多东西是很难考量的,理念很难考量,但结果是可考量的。
1、考量指思考衡量,本意是对一件事情反复斟酌,反复的推敲不断的考虑,一般用于书面语,口语中也经常用到。对事态的进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2、考查衡量。
《后汉书·邓训传》:“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 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朱子语类》卷二五:“就他这宽、敬、哀中,去考量他所行之是否;若不宽、不敬、不哀,则纵有其他是处,皆不在论量之限矣。” 茅盾《色盲》:“ 林白霜毫不经意地回答。另一件事在他心上考量。”
3、考虑商量。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我国政府犹声称未经承认之条款,尚可再加考量,而日本雷厉风行之最后通牒,已于五月六日电寄 北京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