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因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天下分裂,其中这七个国家是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之后战争不断,在战国时代的最后三十年,秦国向东蚕食六国,嬴政在位时,一举灭六国,最终创立秦朝,统一中国。
战国七雄的历史变迁:
战国时代最后三十多年,山东六国已无力与秦国对抗,秦国不断向东蚕食六国国土,后来至秦王嬴政在位时,一举灭六国,一统中国。
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
公元前287年,苏秦、李兑合齐、楚、赵、魏、韩五国,合纵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
公元前286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
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
公元前262-260年,秦、赵在长平邑(今山西晋城高平市)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
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
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乘势各个击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战国七雄兵力
战国七雄其实是战国的时候最后剩下来的七个诸侯国的总称。在春秋时期经过无数次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之后,使诸侯国数量慢慢减少,一直到最后,只剩下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也就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也就是后来被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形势
春秋末年的时候,经过了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斗争和兼并,筛选下来的大的诸侯国主要是在西方的秦国,和中原地区北部的晋国,还有在东方的齐国、燕国,处于南方地区的楚国、吴国、越国。在刚开始的时候秦国和燕国的实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
七国之中比较强大国家是的是晋国、齐国、楚国、和越国这四个国家。但是战国初期的时候,齐国的实力是暂时弱于其他的三晋。楚国虽然向东方进行了扩展,但是它北上和三晋去争夺小国郑国却遭受到了失败。至于越国,它灭了吴国之后曾经兴盛一段时间,但是进入战国时期后,因为国家内部长时间的发生内乱,最后导致实力逐渐衰退。
因为战国时期到现在时间跨度相对较大,而且年代来说也比较遥远,所以要统计兵力数据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以下这些是根据历史史书以及一些历史实物资料得出的结论:战国七雄当然的兵力情况,首先是秦国,它的兵力大学是100万不到一点。楚国的兵力大约是超过100万人。魏国兵力估摸只有30到40万人。韩国的兵力也只有30万人左右。赵国略多,大约有50到60万人左右。齐国兵力差不多是60到70万人。最后的燕国兵力估计有40到50万人。
战国七雄地理位置
在著名的战国时期,很多的诸侯国在经过一系列大大小小战役以及实力竞争,在大筛选后只剩下了七个诸侯国,他们的实力是在众多诸侯国里面的前七位。
战国七雄地图
战国时期经历了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然后在中原这片土地上的战国七雄分别是燕国、齐国、楚国、秦国、赵国、魏国和韩国。齐国的地理位置是在山东省的北部,它的都城是临淄,经济水平是当时最高的。它的势力范围是从河北省的中部然后到泰山,然后西边是经过河南省的东部。
楚国的地域面积是七国之中最大的诸侯国,它涉及了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大部分,以及云南省,贵州省和江西省的一小部分,分布范围很广泛。楚国发现最好的时期还包括了在长江中下游一些区域和河南省陕西市的一小部分。
燕国实力是相对来说比较弱小,大体区域是处在河北省的北部区域和在辽宁省的南部方位,它的都城是称作蓟,也就是北京古时候的称呼。所以燕国范围也包含了津京地区。
韩国地理位置是在河南省的西部和中部区域,同时还包括了山西省的东南部。
赵国地理位置是在河北省的南部和北部地域,另外再加上山西省的部分地区,赵国的都城是邯郸。
魏国地理位置是现今的山西省南部地域,河南省的北部和中部偏东地区。魏国的都城就是如今的开封,在当时都城被叫做大梁。
秦国在当时的军事实力是最为强劲的,后来秦始皇完全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王朝,秦国地理位置主要在关中地区,也就是今天我们的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它的都城是在咸阳。
“战国七雄”是指东周末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传说秦国的祖先负责给周孝王养马,得到了周孝王的赏赐,将周朝的秦地赏赐给了他。当时的秦地是一个偏远贫瘠的地方。后来秦襄公被封为诸侯,秦国开始建国。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渐国力强盛,成为当时的大国,经过几代秦王的努力,最后征服其余六国一统天下。
齐国,妫姓,田氏,也是战国七雄之一。田氏一族是舜的孙子的后裔。春秋时期,齐桓公是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所以齐国的国力积累深厚。秦国在统一天下的时候,齐国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多次迫使秦国不得不主动示好求和。
楚国,皇族为芈姓,这一脉的始祖是颛顼儿子的玄孙季连。楚国在春秋时期国力强盛,战国争霸的时候也是实力强大的国家,但后来在与秦国的较量中落了下风。在战国晚期楚怀王入秦被劫持,最后死在秦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楚国是一个出将才的国家,后来推翻秦朝统治的项羽就是出自楚国。
赵国,祖先是商朝的名门,帝辛的大将嬴飞廉的直系子孙。赵国的赵武灵王曾经因为在中山之战中大败,知耻而后勇,在国内推行了“胡服骑射”的政策。改步兵为骑兵,将战袍改造成修身方便活动的胡服。这样的改动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对历代军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魏国,皇族为姬姓,建国较晚,国力在七国中是属于比较弱的,后来魏国君主知人善用,经过变法魏国经济发展,魏国一度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韩国,皇族为姬姓,祖先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韩国国力不强,而且不善战争,只是不断地依靠着强大的诸侯国随着各国征战瓜分利润。
燕国,皇族为姬姓,祖先是周武王的弟弟。燕国的实力在七国中一直是中游水平,燕昭王时期乐毅改革国政,励精图治,燕国富庶了几年,但最后还是没有抵御住秦国的攻打,在前222年灭于秦。
扩展资料: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