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黄豆的过程

种黄豆的过程,第1张

种黄豆步骤和过程是: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方法、田间管理、适时收获。具体如下:

一、选地整地

种植黄豆要选择灌排良好、土层深厚的地块进行种植。选好地后,结合整地(包括平翻、垄作、耙茬等 *** 作)施足基肥,如农家肥1-2吨、磷肥10-13公斤、硫酸钾3公斤等。

二、种子处理

首先要先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在太阳下进行晒种,然后播种前,还可以用0.2%左右钼酸铵或根瘤菌拌种。这样可以提高发芽率,以及黄豆后期的长势。

三、播种方法

一般春季的4月份和夏季的6月份种植黄豆比较适宜。而播种方法的话,最好因地制宜来进行选择,常用的方法有“垄上双行”、“垄上穴播”、“垄三栽培法”、“两垄一沟”、“窄行密植法”等。

四、田间管理

1、除草:在整地后播种前5-7天进行除草。如果播前没有除草,则可在一片或两片复叶,杂草在2-4片叶期,喷施大豆田除草剂来进行除草。

2、水肥:在大豆花荚期可根据大豆具体的情况进行适当追肥,可叶面追肥,喷施2-3次磷酸二氢钾,同时配合硼肥和钼肥及芸苔素内酯。

而这一时期也要做好浇水工作,应做到遇旱浇水,又不使田间积水。

3、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对象有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及蚜虫、豆荚螟、棉铃虫等病虫害。

五、适时收获

当黄豆的叶子有点泛黄,这时黄豆就可以收割了。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黄豆时以不漏荚为原则,尽量放低割台,割茬一般8厘米至10厘米,损失率应小于3%。

适期播种:夏播大豆在小麦收获后,只要墒情适宜,即可播种。最佳播期为6月10日至25日,最晚不能迟于7月上旬。

施肥方式:在一般情况下,肥种分开,施于种侧下4-5厘米,化肥用量可以调节。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铵20公斤以上时,可分层施入:上层种肥深度5-7厘米,施肥量占1/3;底肥深度10-16厘米,施肥量占2/3。 

或者在前茬作物收后,把发酵好的有机肥均匀的撒施于地表,然后用耙将肥料耙入土中,粪、土充分混合后进行深翻,翻后耙瓶耢细起垄,也可平种大豆。

合理轮作:最好选正茬,不重、迎茬种植。

细致整地:根据前茬作物进行伏秋翻,深度22-25厘米,作业时不起大土块,不出明条、垡块,要扣严、不重、漏。

土壤水分:整地后土壤水分含量(干土重%),播种时应为22%左右,确保种子正常吸水出芽。

扩展资料:

大豆性喜暖,种子在10-12℃开始发芽,大豆(4)以15-20℃最适,生长适温20-25℃,开花结荚期适温20-28℃,低温下结荚延迟,低于14℃不能开花,温度过高植株则提前结束生长。种子发芽要求较多水份,开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否则花蕾脱落率增加。大豆在开花前吸肥量不到总量的15%,而开花结荚期占总吸肥量的80%以上。

黄豆:

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粗壮,直立,密被褐色长硬毛。叶通常具3小叶;托叶具脉纹,被黄色柔毛;叶柄长2-20厘米;小叶宽卵形,纸质;总状花序短的少花,长的多花;总花梗通常有5-8朵无柄、紧挤的花;苞片披针形,被糙伏毛;小苞片披针形,被伏贴的刚毛;花萼披针形,花紫色、淡紫色或白色,基部具瓣柄,翼瓣蓖状。

荚果肥大,稍弯,下垂,黄绿色,密被褐黄色长毛;种子2-5颗,椭圆形、近球形,种皮光滑,有淡绿、黄、褐和黑色等多样。花期6-7月,果期7-9月。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

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 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

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最重要的豆类。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原产地是云贵高原一带。也有很多植物学家认为是由原产中国的乌苏里大豆衍生而来。现种植的栽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通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的。

大豆起源于中国,从中国大量的古代文献可以证明。汉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3年)编的《史记》中,头一篇《五帝本纪》中写道:“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鞠五种,抚万民,庆四方。

卜慕华指出:“以中国而言,公元前1000年以前殷商时代有了甲骨文,当然记载得非常有限。在农作物方面,辨别出有黍、稷、豆、麦、稻、桑等,是当时人民主要依以为生的作物。”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一中指出:“大豆生于槐。出于沮石之峪中。九十日华。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于卯。”

参考资料:

黄豆--百度百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436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6
下一篇 2023-02-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