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字的由来有着很多的解释,孔子认为“一贯三为王。”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大大的人顶着天地,所以为王。
说文解字中解释说“王,天下所归往也。”似乎和上面的解释有明显的承接关系。董仲舒更明确说道““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这就是说,古人用一竖链接三横,就称他为王字。三横象征着天地人的道,一竖表示把这天地人的道理贯通,并且能够身体力行。孔子说能够把天意、地事、人情贯通,其实是一个意思。
《释名》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的由来的文字学的经典,在书中这样的解释 “王,天子也。”能把天意、地事、人情贯穿在一起,才能做帝王。
然而,在古老的甲骨文字中,王字还有很多的写法,有的被称为“戴帽子的王”,有的被称为“不戴帽子的王”。 这就给王字起源的解释添加了很多的疑惑,
不戴帽子的王
这些不戴帽子的王,最初被解释为“站立的立”,字,可是,可是这样解释,上古留下的很多词句就没有办法读通,更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直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对这些不戴帽子的王字正了名,上古的很多词句才能读通。
然而,仍然有和很多的王字的写法,给后人想象的空间。
从大篆的字形看,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横开始并不是平直的“一”,而是有一个弧形,上端的两横像斧子柄。
有人推测 “王”这个称号最初指的是上古的军事首领。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渐成为了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专名。
《六书故》中就说,拥有天下的人就成为王,帝王是一个意思,直到秦始皇自己称之为皇帝;汉代以后,封同姓为王名称就乱了。
而吴大徵先生认为王字的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
王字来源于甲骨文中的事字,原意是大斧的意思。在甲骨文中,事是一把大斧斧头部分的轮廓图形,这种大斧两面双刃,是古代用来杀戮的兵器,是权力的象征,因此古人造字以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
大斧斧口部分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两横,斧柄则形成了王字中间的一竖,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王字才成为隶书和楷书时的三横一竖简单组合。
王字的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代表的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哲学,是权利的象征,在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都被称为王。
总结:
王字来源于甲骨文中的事字,原意是大斧,大斧两面双刃,是古代用来杀戮的兵器,是权力的象征,因此古人造字以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大斧斧口部分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两横,斧柄则形成了王字中间的一竖,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王字才成为隶书和楷书时的三横一竖简单组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