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温直接来自于太阳的光和热。一般来说,地面白天接受到多少来自太阳的热量,晚上就会以红外辐射的方式辐射到太空多少,所以地面温度(以年平均值计算)能基本保持恒定。而在一天当中,接受太阳辐射最强的时段是中午,同时,由于从太阳升起并辐射地面,地面就开始蓄积热量,一般在午后地面蓄积的热量达到最大值,并在继续接受太阳辐射的同时,开始向外辐射热量,所以,在晴天时,中午到午后2-3点,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随着太阳西斜,地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开始下降,场面温度也会下降。太阳落下后,温度就开始明显下降了。如果太阳不再升起,随着地面温度(包括大气温度)持续下降,气温将越来越低。但在早晨6-7点钟,太阳又会升起,地面重新开始接受到太阳辐射,温度又会升高。所以,一天中,在凌晨五六点,太阳将升而未升时,气温会降至最低,也是一天中最冷的时段。
冬至后第15天最冷。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由于中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中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一般是三九到四九的时间,冬至日一般都是在每年的12月21号到23号这几天,而三九、四九也就是冬至之后的18到27天左右,也就是每年的一月初到一月底这段时间。
此时天气会最冷主要是因为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的影响造成的,而有些地理知识的朋友应该知道,冬至日的时候北半球地面接收到的太阳直射面积最小,此时得到的太阳热量也最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温持续下降,到三九四九的时候北半球地面的热量收支逆差达到最大值,再加上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自然也就成为了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了。
数九的由来
“数九”也就是指的从冬至开始每隔九天为一九,再隔九天为二九,一次类推,一直到九九过完冬季也就结束了。经常会听老人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尽杨花开!”也就是这个意思。
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因为古代冬季取暖非常困难,冬季对老百姓而言是非常难捱的,为了让生活有些盼头,老百姓会用“九”来计算日子,因为“九”在人们的心中是极数,过完了九九八十一天也就把冬天捱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