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人府是什么意思

宗人府是什么意思,第1张

关于宗人府是什么意思回答如下:

“宗人府”,官署名,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职责:宗室陈述的请求向皇帝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宗室罪责过失等。

起源: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1370年(洪武三年)称大宗正院,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改称宗人府。永乐以后,宗人府多由勋戚掌事,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办理,宗人府名存实亡。

清代宗人府沿革:

顺治九年设宗人府、置宗令一人,亲王、郡王为之、左、右宗正,贝勒、贝子兼摄,各一左、右宗人,镇国公、辅国公及将军兼摄、后择贤,不以爵限,各一人。启心郎,觉罗一人,汉军二人,初制,秩视理事官,与府丞并为正官,始以满臣不谙汉语,议事令坐其中,后多缘以为奸。九年启心郎改视侍郎、郎中六人、员外郎四人,以觉罗为之,嗣改觉罗、满洲参用。

主事三人,以觉罗为之,嗣改觉罗、满洲参用、堂主事二人、经历三人,宗室、满洲二人,汉一人、笔帖式二十有四人。后增减无恒。初为他赤哈哈番、笔帖式哈番,寻改六、七、八品及无顶戴笔帖式。各部同。康熙十二年裁启心郎、增满洲主事一人,分隶左、右二司、康熙三十八年郎中裁二人、经历裁汉缺、雍正元年增汉主事二人。用进士出身者。

雍正二年改郎中为理事官,并定为宗室、满洲参用。、改员外郎为副理事官,并定为宗室、满洲参用。

相信在我们喜欢看电视剧的人眼中,最经常听到的就是,皇上将自己的妃子打入了宗人府,而后就能够听见,妃子要死要活地为自己求饶。正是因为这样,许多不了解宗人府作用的人,只是认为宗人府是一个妃子的集中地,并不了解这里的真实分布,以及清朝的政政府到底是拿来干什么用的。

为什么妃子只要听见宗人府的名称,就会吓得屁滚尿流,甚至宁愿当场死去,也不愿意进入宗人府呢,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清朝时期的宗人府,主要就是负责管理皇家事务,也就是说这些人的生老病死,以及婚丧嫁娶都是由宗人府负责的。这就相当于一个家族的组长应该做的事情,而宗人府更是一个编纂家族史,以及管理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皇家事务设立的专门机构。

更重要的是政府管的都是皇族的宗族男丁,所以与宗族男丁无关的女性,一般是不会到达政府进行管教的,大多数人会进入内务府,而且犯了错误也由内务府统一惩罚,但是为什么清朝时期,还经常会有将妃子打入宗人府的情况发生呢?

这主要是因为宗人府内部的刑罚相对较为严格,如果皇帝将一个人打入宗人府,那么也就代表着皇帝要进行彻查,甚至还有可能除去他的家族身份。

这对于当时的皇宫贵族来说,就相当于将你变成平民,这种身份落差是他们最为害怕的。一个人在怎样犯错,最终还是皇族身份的话,就会有资格翻身。但是一旦贬为平民,那么就意味着未来的路由此而封死了,只能够变成一个最为贫困潦倒的普通大众。

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常听到妃子们说自己不愿意去宗人府,其实是一种电视剧的人物设定上的不合理性。因为当时的后宫妃嫔是没有资格进入宗人府的,因此真正让这些妃子们感到害怕的,实际上是慎刑司,而这个慎刑司属于内务府掌管,因此这也成为了后宫妃子的噩梦之一。

其中另外一个噩梦就是打入冷宫,比如我们曾经看的《还珠格格》当中,三位主角就是因为犯了错误被容嬷嬷管教,而当时管教她们的,正是慎刑司锐的各种各样的刑罚工具。对于这些后宫妃嫔来说,她们常年养尊处优,突然一天惹到皇帝以后便会面临残酷的刑罚,这些刑罚往往让人痛不欲生生不如死,所以他们每当听到自己犯了错误以后,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求情。

既然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宗人府的名声,以及其威慑力要比内务府大得多呢?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在设立以后,主要就是处理皇帝的子孙问题,这些人如果处理不得,当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继承权。

因此宗人府不仅具有处罚的职责,还必须要负责皇室宗族当中的族谱和祭祀,以及家官晋爵的工作。这些工作都是相对较为繁琐,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皇子的生死。所以宗人府对于男性来说,更是一种噩梦,而曾经被关入宗人府的八阿哥,最终就是老死在宗人府。由此看来,宗人府的生活,还是相对较为简单的,并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自由性。

当然宗人府的设立之初就是为了管理宗族事务,所以其权利本身相对较大。因此各位皇子也会极力的避免自己犯错,而在宗人府当中虽然具有较大权力,大多数都是可以通过交钱的方式来赎罪。因此这些人大多数犯错只会被监禁,后来也会刑满释放。

除此之外,在宗人府当中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陋和落魄,反而是有随从照顾,只是吃穿用度会由之前的奢侈,变成叫为简单普通的一类。由此看来,打入宗人府的阿哥们,即使被记了过失依旧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当然这类管理皇家档案的重要基地,更是经常会受到皇帝的点名。

“宗人府”始于明朝。

以清朝为例。

清朝“宗人府”就是专门用来管理皇族的机构,也就是“觉罗”和“宗室”。其中“宗室”就是我们熟知的“黄带子”,清朝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的儿子们所生的子嗣皆为“宗室”。“觉罗”就是我们熟知的“红带子”,清朝塔克世的五个兄弟,他们的子孙皆为“觉罗”。

当时,身为皇族,他们的事情自然是不能给底下的臣子处理的,这样实在是有失体统,而且也有失威信。所以就这样“宗人府”这个替皇帝管理皇族的机构就应运而生了。

清时,宗人府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几点:

一、“掌皇族属籍”。也就是负责管理皇族族谱,当时上至皇帝,下至旗人,只要是觉罗或宗室一脉的,都能在宗人府所管理的族谱中找到相应的信息,如生父是谁,生母是谁,爵位是什么、生卒时间、子嗣姓名等等。

二、“编撰玉牒”。“玉牒”就是皇族族谱,当时清朝每十年就会编修皇族族谱,而宗人府就负责此事,它需负责将在这十年内的皇族每个人的事情都简洁的记录下来,包括子女嫡庶、生卒、婚嫁,官爵、名谥等。

三、“覈承袭次序”。清时,在爵位的继承上,清朝采取的是“爵位降袭”制,就是如果不是皇帝亲下允其“世袭罔替”的爵位,每次继承都要降一级,即本是亲王,但轮到他儿子继承时,就降为郡王,以此类推,直到降至辅国将军,就无需再降。

而清时,随着清朝皇室人口的越来越多,爵位也随之越来越多,显然这等承袭次序也就越来越复杂,所以此时的宗人府就负责帮助皇帝理清这等继承爵位的次序,来方便皇帝的封爵或降爵。

四、“秩俸等差,及养给优恤诸事”。宗人府首等大事就是负责皇族俸禄的发放,及其他皇帝恩赏、朝廷在节庆日所赏的物品的发放。同时负责对落魄皇族的抚恤一事。

五、“申教诫,议赏罚”。当时皇族犯事,如果没有皇帝特别下令,刑部、都察院等司法机构是没有资格处置的,只有宗人府才有权处置,而即使皇帝下令,也必须由宗人府派人加入,才可对皇族行判决之事。

同时即使皇族被判刑,刑部也无权关押他。宗人府有单独关押皇族的地方,名曰“空房”。此外,宗人府还会负责记录该名皇族所犯的罪行,及如何惩罚。

当然有罚就有赏,而在当时如果皇帝没有亲自决定对那些用功的皇族如何赏的,那么就由宗人府自行决定该如何奖赏,是该升爵,还是该加俸禄,之后上报给皇帝,由皇帝决定是否如此。当然,对于奖赏一事,宗人府也会记录在案。

六、向皇帝陈述宗室的请求。清时,不是所有的皇族都有权力直接面见皇帝的,只有少数的皇族也见京面圣的权力。那么如果皇族有什么意见,亦或者什么要求要向皇帝陈述的,那就需要通过宗人府了。

那时,一般的皇族要先向宗人府提出想要询问皇帝的问题,然后由宗人府向皇帝转述,之后宗人府再将皇帝的意见转达给那位皇族。当然,宗人府也并不是什么要求都会转述给皇帝,如果没有建设性的,或者不是很重要的,他不会转达的。

以上就是宗人府大概的职责。简而易概的说宗人府就是替皇族负责的机构,皇族一生的生老病死,宗人府都要管,无论是皇族犯错,还是皇族受封,也无论是俸禄的发放,还是爵位的升降,都需经过宗人府,总得说就是只要是皇族的事情,宗人府都有权插一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477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8
下一篇 2023-02-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