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元素是逻辑形式的基本单元。逻辑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不同逻辑形式可以有相同的逻辑元素。例如:在诗歌、散文中有相同的词。不同原子中有相同的粒子。
相同逻辑元素可以构成不同的逻辑形式。例如:相同的词可以构成不同的文章。由碳、氢、氧等化学元素可以构成动物、植物、微生物。
1、本性;固有的品质。
2、哲学范畴。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事物固有的内部联系。由事物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构成,并由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与“现象”相对。
拼音:[ běn zhì ]
引证解释:
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这些同志看问题的方法不对,他们不去看问题的本质方面。”
示例: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扩展资料反义词:表面
拼音:[ biǎo miàn ]
意思:
1、物体跟外界接触的部分
2、外在的现象或非本质的部分
引证解释:
事物的外在现象,一般指非本质的部分。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四:“我说,战争和快乐主义不能相容,这还是表面的世俗的看法。”
示例:星星颜色不同,是由于它们的表面温度不同。
近义词:名义、外观、形式、皮相、轮廓、外面、口头、外貌、外型、理论、外表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62页“本质"条: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作为哲学术语的“本质”一词是近代产生的。黄河清等编《近现代辞源》39页列出早期用例,有如1903年《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篇:“明某概念本质与他概念有别,谓之定义。”汪宝荣等《新尔雅,释教育》:“研究宇宙之本质成立者,如物质尊元论、精神- - 元论、唯物论、唯心论等,名曰自然哲学。”近代以前,汉语“本质”一词多是本形、本状、本貌、本性、本事之义(参《汉语大词典》所列义项)。而哲学术语的“本质"源于日语“本质”(末人儿D, honshitsu), 是英语essence的意译。0这是日语利用汉语词汇“旧瓶装新酒”。引人汉语,又有点“出口转内销”的意思。英语essence,来源于古法语essence。古法语又来源于拉丁语动词esse,该词的原始印欧语词根是*es-, 它的意思是be (“是”)。从拉丁语的动词esse又发展出抽象名词essentia,意思是being, existence (“存在”)。在西方语言中,“本质”来源于“是"或“存在”,与essence相对应的汉语词汇“本质"则源于“本"和“质"。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