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
高丽(918年-1392年)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拥立王建为王,935年合并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实现了“三韩一统”。
高丽都城为开京(今朝鲜开城)。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半岛中南部,11世纪中叶后以千里长城与辽、金为界。西北在12世纪的高丽睿宗时期达到鸭绿江沿岸,东北在高丽末年的恭愍王时期扩张到甲州(今朝鲜甲山郡)、吉州(今朝鲜吉州郡)一线。
国号
高丽太祖王建为何定国号为高丽,在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一般认为,高丽国号取自东北亚古国高句丽的简称,高丽成宗时期的大臣徐熙曾明确表示:“我国即高勾丽之旧也,故号高丽”。这可能跟王建曾经服事的弓裔打出的“高丽”(史称后高句丽)旗号有关。
但是除了袭用名字与一部分疆土重叠外,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本身与高句丽(高氏高丽)几乎没有直接关系。高丽时代的阿拉伯商人将此名称传播到欧洲世界,韩国的英文名“Korea”就是高丽英文名“Goryeo”的变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高丽国
高丽国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
高丽(朝鲜语:고려,英语:Goryeo,918年-1392年),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推翻弓裔,拥立王建为王,935年合并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实现了“三韩一统”。
高丽都城为开京(今朝鲜开城)。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半岛中南部,11世纪中叶后以千里长城与辽、金为界。西北在12世纪的高丽睿宗时期达到鸭绿江沿岸,东北在高丽末年的恭愍王时期扩张到甲州(今朝鲜甲山郡)、吉州(今朝鲜吉州郡)一线。
高丽领土范围
高丽从建国到统一后三国,再到北拓及与契丹的战争,疆域于11世纪初基本定型。1034年到1044年,高丽从鸭绿江口到东朝鲜湾修筑千里长城,作为国界线。1105年,高丽正式在耽罗设置郡县,纳入版图。1117年,高丽利用辽金战争之机夺取保州,改称义州,取得鸭绿江下游东岸的土地。
1258年,高丽东北面的居民归顺蒙古,东北疆域退缩到铁岭。1269年,西北面又归顺蒙古,高丽的西北疆域退缩到慈悲岭。1273年元丽联军攻陷济州(耽罗)后,元朝攫取了济州的主权,为高丽统一后疆域最小的时期。
1290年和1294年,元朝应高丽要求,分别归还了西北面(东宁府)和济州。
1356年恭愍王摆脱元朝控制,同年发兵北拓,不仅占领了过去失陷于蒙古的东北面(双城总管府),还占领了千里长城之外的合兰府及江界、泥城,高丽疆域大幅扩展,为朝鲜王朝时期进一步将疆域开拓至图们江沿岸奠定基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高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