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是现在的哪里?

朝歌是现在的哪里?,第1张

朝歌是现在鹤壁市淇县

淇县,远古称沫。殷商末称朝歌。远在七千余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西北的山丘淇河畔已有人类活动。那时的人类已能磨制较精细的石斧、石镰等工具。后开始沿淇水两岸向东发展,曾在今高村镇花窝村一带建立原始聚落,现称“花窝遗址”。当时人类的生产方式由打猎、捕鱼、采集野果的原始农、牧业转向刀耕火种种植业。

在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时期,活动在淇境的先民沿淇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发展。在今杨庄北河头、石河岸、石佛寺、东靳庄、河口西北等处,建立了原始聚落。生产工具有蚌镰等。原始聚落中的男性,由于身体健壮,在捕获猎物和部落战斗中,均居有利地位,渐渐成为生产、生活中的主导者。

淇县县情简介。

淇县县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称朝歌,曾为殷末四代帝都和春秋时期卫国国都,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因有北方漓江之称的淇河流经于此而闻名,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被孔子誉为“殷有三仁”的箕子、微子、比干,纵横家、军事家、教育家鬼谷子,刺秦义士荆轲等都出自这片古老的土地。林姓、卫姓、康姓、商姓、殷姓以及韩国康氏、琴氏等姓氏均起源于此,是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

以上内容参考 淇县政府——历史沿革

朝歌是现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朝歌,原名叫沬乡,后改为沬邑,位于今河南淇县,地处河南省北部,南至郑州约有95公里,是商朝晚期都城、春秋时期周朝最大诸侯国卫国首都,为两朝古都。

3000多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是朝歌城的奠基者,商王盘庚时期,将商的国都迁于殷,商朝四个帝王以殷为都,商纣王时期扩大殷都至沬邑,称为朝歌。

淇县是鹤壁市下辖县,古称朝歌、沬,总面积约有567平方公里,是《封神榜》故事演绎地,在《诗经》中多有描写,是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

朝歌地名在史书中的记载

朝歌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先秦诸子中。《左传》首先把朝歌同商的都城联系起来。《史记》卫康叔封卫和牧野之战的记载,确证了朝歌作为商朝都城的具体位置,此外,《史记》一书中有18处把朝歌作为地名。

楚汉战争时项羽封“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这些史料记载的大都是公元前660年前后的事件。《史记》首开解释朝歌含义的先河。

《史记》以后多有文献直称朝歌为商都,《汉书》是现存较早记载朝歌为商都的文献。《帝王世纪》明确了帝乙迁沬的故事,帝乙的子王,即帝辛(后世称纣),也把朝歌作为都城。

商朝后期,武丁由西亳迁沬(mei),建立沬都,是为武丁城。《史记正义》记载“沫邑,殷王武丁始都立。”后武丁迁北蒙,沬都废置。其后武乙迁沬,文丁又都之;帝乙迁沬,纣又都之。后来殷纣王就武丁城扩而大之,并因城西朝歌山,改沬都为朝歌。

今河南鹤壁市淇县

朝歌(zhāo gē),是中国商朝国都,3000多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是朝歌城市的奠基者。朝歌位于今河南鹤壁市淇县,具有3000多年的古都史,中国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在不少古装影视剧里,我们都听到过朝歌这个地名的名字,2019年播出的于正新剧《朝歌》更是直接以这两个字命名。

而历史上,的确有朝歌这个地方的存在,商王朝的政治中心就是朝歌。时光如梭,那在几千年之后的21世纪。朝歌是现在的哪里呢?

历史上的朝歌,位于现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的淇河边。作为中华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包括陶渊明、柳宗元在内的诸多文人雅客都曾到访朝歌,并为其作赋题字。至今,鹤壁淇县依旧是以蕴藏了3000多年商朝古都历史为世人所知,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旅游市。

鹤壁市是河南省省辖地级市,在河南省的北部, 从河南省会郑州去到鹤壁只需31分钟车程,从北京坐高铁到鹤壁约2.5个小时。

古代的朝歌统治者在里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GJ园林淇园。淇园里拥有诸多著名景点,包括摘星台、鹿台、云梦山、古灵山、朝阳山等。不过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些历史遗迹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后人只能通过一些考古遗址、史料记载来窥探朝歌曾经的盛况。

商朝迁都朝歌资料

简介商朝建立初期,其都城并不是在朝歌的,而且朝歌原来的名字也并不叫朝歌。据史料记载,商朝确立统治初期,是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那时候的商还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部落,在长江下游繁衍生息。

在商朝建立之后的300年,商朝因为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王位争夺内乱不息、水患频发,因此商朝的都城也经历了多次搬迁:仲丁把都城亳迁到嚣、河亶甲把都城从嚣迁到于相、祖乙迁都邢,后来又迁到耿、庇、奄。

直到盘庚上位后,他将都城从奄迁到沬邑,之后的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几代君王都是以沬为都城。最终,在帝辛执政期间,他将沬改名为朝歌。因为和商朝有关的影视剧都是以商纣王统治为政治背景,都城名字是朝歌,这才让朝歌这座承载了千年历史变迁的城市有机会被世人所了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568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1
下一篇 2023-02-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