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河的解释
(1) [aboveground river]∶河床比两岸地势高的河流 (2) [waterfall]∶ 瀑布 (3) [(talk) glibly]∶ 比喻 说话或文笔流畅 口若悬河 详细解释 (1).指瀑布。 (2).谓倾泻不止。 唐 牟融 《邵公母》 诗:“搔首惊闻 楚 些歌,拂衣归去泪悬河。” 明 李东阳 《哭舍弟东山》 诗之三:“我心方抱棘,汝泪复悬河。” (3).比喻论辩 滔滔 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 :“滴海未尽其书,悬河不穷其义。” 《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 :“ 盈川 文如悬河,酌之不竭。”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 诗:“辩如悬河注,目如巖电烂。” 苏 曼殊 《碎簪记》 :“ 莲佩 至此,忽停其悬河之口。” (4).指高出地面的河。 《人民文学》 1977年第10期:“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越抬越高,形成了高出地面五六米的地上‘悬河’。”
词语分解
悬的解释 悬 (悬) á 挂,吊在空中:悬垂。悬吊。悬梯。悬河。悬心。 悬念 (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 命运 的伏笔)。 悬梁刺股 。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悬断。悬案。 悬而未决 。 距离远:悬隔。悬殊 河的解释 河 é 水道的通称:河道。河沟。河谷。河流。河滩。河沿。河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河港。河湾。河网。河运。内河。 特指 中国 黄河 :河套。河防。 指“银河系”:天河。 河汉 。 笔画数:; 部首 :氵
由于泥沙淤积,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内的城市、农田,全靠大堤约束,它因而被称为“悬河”。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
随着公元15世纪30年代全球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扩展资料:
地质史演变考证,黄河属于较为年轻的河流,约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更新世,黄河流域还只有一些互不联通的内陆水系。
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和夺袭,经历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后,各湖盆间逐渐联通,形成黄河水系的雏形。距今约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周定王五年(前602年)黄河在黎阳宿胥口(今河南浚县西南)决徙,偏离禹河故道,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为史载大禹治水后黄河第一次大改道。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黄河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今河北青县境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道,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直到1855年,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
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在清咸丰年间。咸丰五年六月十九日(1855年8月1日),黄河在河南兰考北岸的铜瓦厢决口,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济水(又名大清河)入渤海。
1938年6月9日,国军为阻挡日军,破坏郑州黄河南岸花园口大堤,全河又向南流,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直到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2540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其中最严重的是1887年黄河决口,当时河南郑州下汛十堡(今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发生黄河决口,致使200多万(一说93万;一说最保守估计150万;一说700万)人罹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