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ǎ
马(拼音:mǎ)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马的古字形像一头身足尾俱全的马的侧面形象,本义就是指这种动物。后又假借为大。马也用作姓氏。
马是重要意符。用“马”做意符的字主要有两类:一类与马的名称和马的性状有关,如:骏、驹、骥;古时的车靠马牵引,因此许多表示驾车、驱车的字都从“马”,如:驭、驰、驶。
象形字。甲骨文的“马”像马的侧视形,头尾四足俱全,头颈部的鬃毛是它的特征。周代相继出现了毛公鼎)的金文,与甲骨文的形体相比,笔画有所减省,但基本保留了大眼、修尾、长鬃的特点,望形还可知义。
战国齐系文字中马字写作图13等形,或省去马首,而用重文或省字符号代替,写作图14。
楚系文字中,马身或演变为肉,与象字的下部作肉相同。秦代小篆的“马”,则把马鬃和马头、马眼连成三横,下部变成四条腿,马尾也变成秃尾,看去还有点马的形迹。
汉代隶书、楷书把“马”字从古文字的线条化变为今文字的笔画化以后,四条腿讹变为四点,象形意味丧失殆尽。
汉简中潦草的写法中,“马”字下部的四点有时也写成一横,这一点为后代草书继承,并一直延续到简化字中。《简化字总表》规定,“马(繁体)”作为单字或偏旁时,一律简化为“马”。
1、马拼音:[mǎ] 。
2、释义:
(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
(2)大。
(3)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