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第1张

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后出芽运送到高尔基体进入高尔基体进行修饰加工,后高尔基体出囊泡,囊泡和细胞膜融合,分泌岛细胞外。 整个过程参与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细胞膜。

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大多数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各种蛋白质合成之后要分别运送到细胞中的不同部位,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有的蛋白质要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内,成为分泌蛋白;有的蛋白质则需穿过各种细胞器的膜,进入细胞器内,构成细胞器蛋白。

扩展资料:

蛋白质的运输尽管比较复杂,但是生物系统中的蛋白质的运输可以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模式来解释。每个需要运输的多肽都含有一段氨基酸序列,称为信号肽序列,引导多肽到不同的转运系统。

信号肽在穿越膜后即被内质网腔内的信号肽酶水解切除。当核糖体与其受体蛋白结合后,SRP与停泊蛋白便解离,各自进入新的识别、结合循环。

当转译进行到mRNA的终止密码子时,蛋白质的合成结束,核糖体的大小亚基解聚,大亚基与核糖体受体的相互作用消失,核糖体受体解聚,内质网膜上的蛋白孔道消失,内质网恢复成完整的脂双层结构。

进入内质网腔内的多肽链在信号肽被水解切除后即进行折叠及其他一系列修饰过程,最终形成成熟的分泌蛋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泌蛋白

高尔基体由两种膜结构即扁平膜囊和大小不等的液泡组成。其表面看上去极像光面内质网。扁平膜囊是高尔基体最富特征性的结构组分。在一般的动、植物细胞中,3~7个扁平膜囊重叠在一起,略呈弓形。弓形囊泡的凸面称为形成面,或未成熟面;凹面称为分泌面,或成熟面。小液泡散在于扁平膜囊周围,多集中在形成面附近。一般认为小液泡是由临近高尔基体的内质网以芽生方式形成的,起着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运输物质的作用。糙面内质网腔中的蛋白质,经芽生的小泡输送到高尔基体,再从形成面到成熟面的过程中逐步加工。较大的液泡是由扁平膜囊末端或分泌面局部膨胀,然后断离所形成。由于这种液泡内含扁平膜囊的分泌物,所以也称分泌泡。分泌泡逐渐移向细胞表面,与细胞的质膜融合,而后破裂,内含物随之排出。不同细胞中高尔基体的数目和发达程度,既决定于细胞类型、分化程度,也取决于细胞的生理状态。

分泌蛋白是指在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的蛋白质。

1、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大多数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各种蛋白质合成之后要分别运送到细胞中的不同部位,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的蛋白质要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内,成为分泌蛋白。

2、在核糖体上分泌出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

3、例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都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人体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存在,对人体机能起重要作用。

/iknow-pic.cdn.bcebos.com/242dd42a2834349b4c38acf5c7ea15ce36d3be80"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242dd42a2834349b4c38acf5c7ea15ce36d3be80?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42dd42a2834349b4c38acf5c7ea15ce36d3be80"/>

扩展资料:

分泌蛋白的作用机制:

1、在编码分泌蛋白的基因中,许多基因的5'端都有一段DNA编码的15~35个氨基酸的疏水性肽片段,这一位于蛋白质N——末端的肽段在成熟的分泌蛋白中并不存在,其功能在于引导随后产生的蛋白质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

2、这一段疏水性短肽在蛋白质的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分泌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称之为信号肽。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5%88%86%E6%B3%8C%E8%9B%8B%E7%99%BD/10846658?fr=aladdin"target="_blank">百度百科-分泌蛋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640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4
下一篇 2023-02-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