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齿的意思是不与同列,表示极端鄙视:人所~。齿:同列在一起。
1、不与同列;不收录。表示鄙视。
《周礼·秋官·大司寇》:“其能改过,反于中国,不齿三年。” 郑玄注:“不齿者,不得以年次列於平民。”
《礼记·王制》:“不变,屏之远方,终身不齿。” 郑玄注:“齿,犹录也。”孔颖达疏:“以年相次是录其长幼,故云齿犹录也。”
晋葛洪《抱朴子·擢才》:“文种,大贤也,初不齿於荆俗,末雍游於钧如。”
2、谓不依年龄排座次、分上下。
《周礼·地官·党正》:“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父族,三命而不齿。”贾公彦疏:“党正行正齿位之礼……不齿者,彼宾贤能,非正齿位法别为一礼,故与党正正齿位礼异也。”
《国语·吴语》:“ 王孙雒 曰:‘夫危事不齿, 雒 敢先对。’”韦昭注:“齿,年也。不以年次对也。”
3、指不从教化、不事劳作的游惰之民。
《礼记·玉藻》:“玄冠缟武,不齿之服也。”郑玄注:“所放不帅教者。”孙希旦集解:“不齿者,圜土之罢民。”
“不耻”的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耻”能构成一个褒义的组合。如,“不耻相师”就是不以相互学习为耻。
“不齿”最常见的意思即“不与同列”,表示鄙视。例如“不齿于人”,就是不能与人同列,指被人看不起。不齿为贬义。
拓展资料:
基本解释
[shameless] 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不以为耻。
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唐·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他现在虽然富有,但仍然节俭,上饭店也“吃不了,兜着走”,不耻“打包”回家。
引证解释
指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不以为耻。
《公羊传·昭公十三年》:“大夫执,何以致会?不耻也。”《史记·魏公子列传》:“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 信陵君 之接巖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 唐 贾岛 《送沉秀才下第东归》诗:“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
辨析
“耻”是个形容词,有耻辱、羞愧、可耻的意思。在这里,“耻”是意动用法,有“以为耻,以为可耻,以为是耻辱”的意思。“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如:“不耻下问”,“不耻最后”。
不齿,指没有资格与他人序齿,表示没有资格与正常人并列。语出《周礼·秋官·大司寇》:“其能改过,反于中国,不齿三年。”
基本解释
[despisehold in contempt] 不愿意提到,表示极端鄙视。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唐·韩愈《师说》
参考资料:不耻—百度百科 不齿—百度百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