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疏解或补充核心CBD的功能,并与之共同构成城市CBD网络系统。世界大都市CBD的振兴和副中心的建设始于2世纪6年代初,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建设后,自8年代起陆续建成了若干个风格各异、口趋成熟的副中心。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及城市规划专家采取了多中心城市区域发展模式,促进了城市副中心的蓬勃发展
扩展资料:形成原因1、中心区的衰弱和变迁,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城市中心区由于人口迁移、地价上升、用地功能失衡、环境质量下降、治安等各种因素,导致CBD出现空心化,从而呈现出由里到外的萧条景象。2、对CBD的功能补充,Sub-CBD形成的另一个动力机制,来源于其城市中心区功能的补充和平衡。CBD的初始主导职能是中心商业职能,CBD的演化历史是不断充实中央商务职能和弱化中心商业职能的过程。3、城市规模与形态的影响,城市用地超过一定规模,才有可能出现Sub-CBD;城市规模越大的城市,Sub-CBD的数量相应越多;特大城市有可能拥有4-5个以上的副中心。
上海共有四个城市副中心,分别是:
徐家汇、江湾-五角场、真如,花木。
徐家汇位于徐汇区,位于中心城区西南部。
五角场位于杨浦区,位于中心城区东北部。
真如位于普陀区,位于中心城区西北部。
花木位于浦东新区,位于中心城区东南部。
副中心指城市副中心,是城市核心中央商务区(CBD)以外,城市经济流的高效聚集区,是城市中新兴第三产业的集中分布区,是城市空间结构分散化过程中核心CBD的外延部分,具有疏解或补充核心CBD的功能,并与之共同构成城市CBD网络系统。
扩展资料:
上海市现有的徐家汇、江湾一五角场、花木、真如4个Sub-CBD是在1994年上海市第四次规划工作会议上提出并写入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1999-2020)》。经过十年建设,徐家汇广场是建设最为成功的Sub-CBD商圈。
而五角场环岛地区则被政府、专家与市场视为继徐家汇之后,最具发展潜质和特色的Sub-CBD商圈。探析这两大商圈并存的优势与问题,以及新一轮建设中的业态演进和空间转型趋势可以为在上海乃至其他大型城市逐渐展开的Sub-CBD商圈建设提供某些借鉴。
徐家汇城市Sub-CBD商圈主要分布在徐家汇广场附近地区和华山路、天钥桥路等周边支马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地铁工程和第一轮旧区改造带来的城市形态布局变化直接导致了上海消费格局的重新分配。中心城区由于城市“空心化”发展步伐相对放慢,而沿地铁一号线动迁的人口让徐家汇成为新兴城市中心。十年发展造就一个徐家汇。
“七五”期末,徐汇区的商业在当时的中心城区排名还处于中下游的第七或第八位。而新近统计数据表明徐家汇商圈是目前经济增长最快的商业中心。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70多亿元。在FCPG口对2004年上海零售业调查中显示,徐家汇的四家百货商店(东方商厦、太平洋百货、汇金百货、上海六百)不仅在年零售额上全部位于前十位之列,而且单位面积营业额和同比增长上也有相当的优势。
可以说在过去十年里,上海中心城区的主体商业构架中徐家汇商圈运营最为成功,一直被视为上海商圈发展的模板。现在五角场、中山公园商圈、新上海商业城的规划之中多多少少都借鉴了徐家汇的成功经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副中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