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的出处与详解

礼义的出处与详解,第1张

(1)礼法道义。礼,谓人所履;义,谓事之宜。

①《诗经.卫风.氓序》:“礼义消亡,淫风大行。”

②《礼记.冠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

③《汉书.礼乐志》:“至文帝时,贾谊以为汉承秦之败俗,废礼义,捐廉耻。”

④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而朝廷尝奖之以礼义者,晚节末路,往往怵而为奸。”

⑤清魏源《圣武记》卷六:“有国家者,礼义以为防,城郭甲兵以为固。”

(2)同“礼仪”。

①《礼记.乐记》:“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按《汉书.礼乐志》作“制之礼仪。”

②汉贾谊《新书.胎教》:“然后,为王太子悬弧之礼义。”卢文弨校注:“义,读为仪。”

③《汉书.陆贾传》:“于是佗廼蹶然起坐,谢贾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阅读经典《礼记》

【题解】

郑玄说:“名曰《冠义》者,以其记冠礼成人之义。”古代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要举行隆重的加冠典礼,表示该男子已经成人,可以享受成年人所应享受的权利和义务。本篇全文一则论冠礼的重要性,一则论《士冠礼》中某些具体礼节的含义。

【原文】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

【译文】

人之所以成其为人,在于有礼义。礼义从哪里做起呢?应从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做起。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然后礼义才算完备。以此来使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然后礼义才算确立。所以说,只有行过冠礼以后才算服装齐备,服装齐备以后才能做到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所以说,冠礼是礼的开始。所以古时候的圣王很重视冠礼。

礼义廉耻意思是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

礼: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义: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

廉:是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耻: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耻”也是自尊自重。

礼义廉耻造句

1、社会有些提倡礼义廉耻的人,自己的所做所为,往往与礼义廉耻毫不相容。

2、现在的人们大多利益熏心,或急功近利,在这样的大环境的影响下,早便忘记祖宗们流传下来的礼义廉耻。

3、儒家思想也提倡礼义廉耻,这种思想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东方社会根深蒂固。

4、练习者也学习一些跆拳道基本原理,例如:“礼义廉耻,克己复礼,百折不屈”。

5、之意,又表示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是大明世代遵守的道德规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679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5
下一篇 2023-02-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