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是什么样子的昆虫?

蝼蛄是什么样子的昆虫?,第1张

到了夏秋之交,在夜晚常常可以听到地下面发出的一种阴沉的颤抖叫声,它跟蟋蟀的叫声很不相同,既没有韵律,也没有节奏,只有一个调门,毫无变化,直声直气,断断续续地呜叫着。这就是地下害虫——蝼蛄的呜叫声。

蝼蛄的呜叫方法与蟋蟀的呜叫方法是一样的,都是摩擦翅膀而发声。因为蝼蛄在地下隧道里呜叫,所以发出来的声音就使人有沉闷而不爽快的感觉。如果我们顺着这种叫声向前探索,即使来到发声地方的近旁,也很难找到蝼蛄。因为蝼蛄经常隐藏在它掘成的地下隧道里,根据物理的共振现象,使它很容易察觉人们脚步的振动,稍一接近,它就可以收到“情报”而感到危险即将来临,马上停止呜叫,并且顺着地下隧道而逃之天天。因而,凭呜叫声捉到蝼蛄是非常困难的。

蝼蛄是地下生活的昆虫,又叫土狗子,一般多叫它拉拉蛄、地拉蛄。在我国,有北方蝼蛄、南方蝼蛄和台湾蝼蛄三类。

北方蝼蛄又叫华北蝼蛄,在我国北方各省的蝼蛄都属这类。华北蝼蛄身体最大,体长约40毫米~55毫米;腹部呈圆筒形,身体的颜色是淡黄褐色,或者是黑褐色。它极喜欢栖息在厮肥较多的土壤中。初孵化的幼虫全身是乳白色的,以后逐渐变成淡黄褐色或黑褐色,它的复眼却是淡红色,头部则呈淡黑色。

南方蝼蛄又叫非洲蝼蛄,成虫的身体较小,大约只有30毫米~32毫米长,腹部近似纺锤形,身体的颜色是灰黑色的。它的分布面积极广,遍及我国各地,尤其是黄河以南、华中、华南一带,地势低洼的地区,栖息的特别多。孵化之后的幼虫呈乳白色,随着发育成长,身体和头部的颜色就逐渐变成暗褐色,腹部却是淡黄色。

分布在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等省区一种身体较小的蝼蛄,叫台湾蝼蛄,体长只有25毫米~30毫米,是分布我国各地的三种蝼蛄中最小的一种,头胸部和触角的颜色均是浅灰带有褐色,腹背的颜色是浅灰色,腹部表面上是黄色的。

蝼蛄是农业的害虫,它的挖土掘洞的生活习性造成了对农业的极大危害。我们要防治它,首先要了解它的生态和生活习性。

蝼蛄前足扁平,好像泥水工人使用的抹子一样,前端生有锐利的尖爪,能用它在地下挖土掘隧道。到了冬天,它就钻到地下深处过冬。在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西北地区,蝼蛄的越冬时间都比较早。在南方江浙一带,蝼蛄的越冬时间,大约在11月前后。

到了来年春天,蝼蛄就从地下爬出来,马上开始建设它的“家园”。它顺着地面向地下掘洞,能掘到三四十厘米到100厘米的深处。它把这个洞作为它的“老巢”,白天藏在老巢里,黑夜就出来毁坏庄稼。

蝼蛄除了修建它的“老巢”以外,还从地下挖掘从四面八方到老巢的通道。它专门挑选松软的土地进行挖掘,遇到坚硬的地方就让开,所以挖掘的通道弯弯曲曲,好像战场上的“交通壕”一样。如果它在土质松软的农田里挖掘通道,一分钟就能挖掘20厘米长。

蝼蛄对农业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它在地下挖掘的时候,如果碰到农作物的根部阻碍进路,它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用“牙齿”咬碎、切断,大吃大嚼饱餐一顿。如果碰到的是马铃薯在前挡路,它就边挖边吃,把马铃薯拦腰打通一个圆洞,继续前进。

蝼蛄的食性很杂,几乎所有的作物,它都吃。所以农作物都受其害。作物幼小的时候,它不但咬断嫩茎还吃掉叶子;作物长大以后,它把根部咬成丝状,凡是大量栖息蝼蛄的被害田里,因蝼蛄在地下挖掘隧道,使作物的幼根和土壤分离,幼苗干枯,以致农田缺苗断垄。所以说蝼蛄是地地道道、名副其实的地下害虫,是一点儿不冤枉它的。

蝼蛄这种害虫,对自己产卵的安排,显得很有些“深谋远虑”。在五六月间,蝼蛄经过长期越冬,需要大量取食,以备交尾繁殖,这正是春播季节,形成它一年中第一个为害高潮。雌蝼蛄把隧道里面一部分通路,开凿成一个像大肚子酒瓶那样形状的空间,最宽敞的地方,约有3厘米宽,7厘米长,这个大肚子酒:瓶形状的地方,就是雌蝼蛄在临产前为它自己准备的“产房”。大肚子酒瓶的瓶口,紧贴在地面的表层。‘蝼蛄把“产房”整修竣工以后,还要搬运一些腐烂了的杂草到里面去,均匀地铺在四周。大肚子酒瓶口也用烂草塞住。这一切准备完以后,它就到了“预产期”,准备“临产”了。

它在“产房”里只产卵40粒~50粒,然后雌蝼蛄就用泥土把隧道里的通路都堵死,目的是保护它产的卵和孵出的幼虫的安全。

雌蝼蛄产了卵以后,并没有完事,还要“大兴土木”。它要在“产房”外面的周围地面上,距离“产房”2厘米远的地方,挖成圈沟,好像是一圈“护城河”一样。挖出来的泥土,都要铺在“产房”的顶上,从地面上看,是一个直径5厘米的小土堆。这是为了使“产房”保暖、防热和避免外来危险。

雌蝼蛄的卵大约经过10天左右,就孵化成和老蝼蛄的相貌完全一样的幼虫。

刚刚孵化出来的幼虫乳白色,逐渐变成褐色。3天以后,就有很强的活动能力了。铺在“产房”四周围的烂草,可以给小蝼蛄随时充饥。这些事先储备的腐烂杂草,在小蝼蛄独立生活之前,足够40只~50只小蝼蛄食用。等把“产房”里的“存粮”吃完以后,小蝼蛄也健壮成长起来,它们就破洞而出,自己挖掘隧道,从此开始了新的独立的地下生活。到了春夏之交,它已经长成成年的蝼蛄了,每到夜晚,就在地下“唱”起那忧郁;沉闷的“歌曲”。

在昆虫的世界里,二生都过着地下生活的,只有蝼蛄这一种。但是,它并不是不善于飞翔。夏季,它喜欢潮湿润泽的地方,所以它产卵多聚集在水稻田埂、菜园地内,沿小河的两岸、灌溉渠道的两边、池塘、水坑等积水洼地附近。越冬的时候,都要寻找干旱的地方。它在。10月左右,就离开“家园”,飞往适宜于它居住的地方;越冬以后,又飞往潮湿的地方,重建“家园”,产卵以后,就结束它的生命而死亡。它一生中,只有两次搬迁“家园”时候的飞翔。我们在深秋夜晚的露天灯光下,经常可以看到他们扑向灯光飞舞,这是它们在旅行途中的一次小憩。

忧郁、沉闷的“歌手”——蝼蛄,对农田来说,是一大祸害,它们食性很杂,食量也很大,它既伤害地面的农作物,也伤害地下的农作物,例如危害果树、蔬菜的幼苗和各种作物的种子等。

蝼蛄最喜欢吃的是麦类、高粱、粟子、烟草、棉花和各种蔬菜的幼苗等。刚才说过,它的成虫和幼虫在地下挖掘隧道和通路的时候,是一边挖掘通道,一边咬食阻挡它前进的农作物的根部或者接近地面的嫩茎的。受害比较轻的一些农作物,地面下的茎被咬坏了一部分,即使不致于枯死,也会造成作物的发育木良,严重影响产量。受害严重的幼苗,地面下的根、茎,彻底被截断,这些农作物会立刻枯死。

蝼蛄对农作物产生祸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始消灭蝼蛄这一农作物害虫伪活动,使蝼蛄遭到捕杀,为农业除害。

蝼蛄(Gryllotalpaspps.)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蝼蛄科昆虫的总称。蝼蛄俗名拉拉蛄,地拉蛄,天蝼,土狗等,是药用昆虫。叫声类似于“啦啦”或“嘹嘹”的叫声。

这是蝼蛄又称蝲蝲蛄,南方人也叫作“土狗子”,常夜行活动,叫声好似“咕咕咕”的声音,古人认为蝼蛄乃鬼神之差使(简称“鬼差”),常常协助鬼神为害,故夜间见到蝼蛄在外面活动时候都要一脚踩死,毫不留情,认为是为民除害。

蝼蛄是一种穴居动物,常常在庄稼地里面挖洞穴居,以农作物的根茎为食,蝼蛄数目过多时候,常常啃食作物的根茎,其穴居地下也容易使得植物的根茎接触不到水分和土壤而造成庄稼减产,故蝼蛄属于一种农业害虫,古人见蝼蛄而一脚踩死,现今人们使用多种办法诱使蝼蛄出来团灭,古今相同也。

蝼蛄飞、缘、游、穴、走五种本领俱全,但是翅膀太短,能飞飞不远,前足有劲,却不能掘坚硬的土地,能爬行却也不能爬上屋顶,会游泳还是不能游过对岸,诸种本领俱全,可百无一用,唯有入中药后的药用价值使人刮目相看。

秋季时候,在夜间用灯光诱使蝼蛄出洞,而捕捉这些小动物,用沸水烫伤后剪除蝼蛄的翅足除尽杂质晒干后,就能够入药使用。入药后的蝼蛄味咸,性寒,能够入膀胱、大肠、小肠等经络,其主要的中药学作用是利水消肿,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蝼蛄的主要药用价值,认为蝼蛄能够“主难产,出肉中刺,溃痈肿,解毒,除恶疮”,《日华子本草》中也有介绍使用蝼蛄治恶疮的记载,说明蝼蛄解毒消肿的作用较为强大。

蝼蛄性善下行,咸寒入肾经、膀胱经,主司水液代谢,具有较强的利尿消肿的药理学作用,能够治疗水肿出现头面水肿厉害,或是大腹水肿顽固难以消退的水肿疾病,单用一味蝼蛄每日服食能够见效,也能够配合芫花、甘遂等一起服用,其治疗顽固性水肿疾病的疗效将大大增强。由于蝼蛄咸寒入膀胱经,故对于有结石病而导致的石淋疼痛及小便带血,配合青盐一同送服,效果也不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690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6
下一篇 2023-02-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