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来排除一下提问者的小小不严谨,曹 *** 听从谁的建议治病都难免一死,白求恩也不管用,白求恩全出治疗装备也不管用!皮一下很开心,看题面,估计你是按“演义”问的,那么我就按“演义”答,接下来180秒让你明白曹 *** 请华佗治病的本质。
华佗面对曹 *** 的头疼症状,提了啥建议?
麻醉,开瓢,取风涎!华佗三连,益寿延年!
那么这个建议是否合理?按照《三国志》记载,曹 *** 的脑部疾病被称为“头风眩”,发病时痛苦不堪,按照《演义》记载,曹 *** 发病时一侧的头部剧烈疼痛,应该是“偏头痛”。综合这两种记载,曹 *** 的头疼病应该属于无法根治的类型,包括现代医学在内,只能缓解症状,无法彻底根治。
而缓解症状最有效的一条就是“保持乐观心态”、“切勿忧思过虑”。华佗在“演义”里简单的把病灶归咎于脑中“风涎”,这听起来本身就很骇人,但考虑到东汉时期非医学专业民众的认知,曹 *** 也不敢确定这句话不靠谱。考虑到罗贯中的医疗知识和明朝对颅内疾病的认知程度,能写出“风涎”来,也算合理。
毕竟在他的认知里,风涎大体相当于肿瘤或者脑出血后遗症。
到关键点了,麻醉、利刃开颅、取出“肿瘤”或者“病变的液体”,是否能根治曹 *** 的头疼病呢?答案是遗憾的,无论是肿瘤还是脑出血后遗症,或者其他脑部疾病,都不简单是开刀取走病灶就能解决的。时间一长,肿瘤会扩散,不仅仅存在于肿瘤本体上,其他后遗症也会扩散,这也就是为什么脑部手术都要有一套整体的方案才能开刀,要不然只是徒增手术感染几率。
所以,单凭华佗一句“利斧开颅,取出风涎”是远远不够合理的,毕竟曹 *** 这个病不是刚得上的,怎么也得从打袁绍那会儿算起了吧,该扩散的,早扩散了!
假如不管合理与否,就算华佗说的对,曹 *** 能听吗?此时的曹 *** 什么状态?暮年,暴躁,疾病缠身,精神状态不稳定,刚受了刺激……
关二爷的头颅还时不时出现在曹老板的梦中,一方面害怕,一方面遗憾,一方面惋惜,一方面庆幸,曹老板每每想到这些,再看看自己身边这堆货色,再想想逝去的郭嘉、典韦、戏志才、曹昂……哎呦我去,本王脑瓜子都快自动裂开了,你跟我说要手动裂开我的脑瓜子?华佗老儿,你脑瓜子有坑吧,你怎么不劈开你自己的狗头?
再看华佗老先生。
面对这样一位精神紊乱,脾气暴躁,多疑猜忌的魏王,你提出一个超出他医学常识认知的治疗方案,怕是情商不怎么及格啊,当年你规劝关羽把胳膊捆树上的时候,不是挺会说话的吗?难道说曹老板看起来比关二哥好惹?
曹 *** 听到华佗要劈开他头颅的时候会怎么想劈开头颅是不可能劈开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劈开,我大魏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又不想劈了我的头,你这个好给你那关羽好哥们报仇。想起关羽,哎呦不行,又又又又又疼了……
算了,砍了吧,有人天天惦记劈我头颅,这还怎么踏实?
一个叫“预防”,一个叫“调理”,出自网络故事。
故事内容:
华佗一生在民间行医,在诊断、治疗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由于他医术高明,名扬四海,很多人都对其医术赞叹不已。
华佗叹了口气说:“我可比我两个哥哥差远了!”对方诧异道:“你还有两个哥哥,我们怎么都没听说过呢?”
华佗说:“我大哥擅长在日常生活中,把防病与日常生活习惯结合起来,把病消灭在发病以前。我二哥擅长发现在小病初起时,就及时进行纠正调理,没等病影响机能就已经好了。
只有我是在病入膏肓了以后,痛苦不堪,没法调理自我纠正了才开刀放血,大动干戈,被迫作些挽留性命的抢救的手术。”
对方不解道:“那为啥你这么有名气,而他们则那么无人知晓”?
华佗说:这不奇怪,当一个人沉静在幸福之中,不知不觉就把病没了,他没那多痛苦和急切的感受,他不会把你当做救星来感激你的,所以一般他想不起你;
当一个人稍微有些病症和不适感时,经过简单的调理就自愈了,也不会留下太大的痛苦和感受,他也不会用太多的感激来记住你;
而我是他在最痛苦最难受的时候,帮他去除了一部分每天折磨他的坏死组织,他受的折磨和痛苦最多最难忘,他就把我当救星了。
华佗的医学贡献:
华佗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
华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造手术外科的专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及发明用针灸医病的先驱者、创始人。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
华佗到处走访了许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觉。
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