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蜂窝煤?

什么是蜂窝煤?,第1张

煤是一种常见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演变。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因为这样可以增大煤的表面积,使煤能够充分燃烧,减少资源的浪费。

一种易燃蜂窝煤,由原煤、碳化锯木屑、石灰、红(黄)泥、木炭粉等混合物基料和由硝酸盐、高锰酸钾等组成的易燃助燃剂所组成。用上述材料制成直径Φ100毫米的易燃蜂窝煤试烧,其着火快、火苗高达140毫米以上,燃烧时间长达1小时,无烟无味,燃烧完全。易燃蜂窝煤原料广泛、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制作简单、达到省料省时节能节资的目的,有着很好的开发前景。

工艺复杂

蜂窝煤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于取暖家庭生火等。蜂窝煤是用无烟煤制成的蜂窝状的圆柱形煤球。由碳化锯木屑、原煤、黄泥、石灰、红泥、木炭粉等等混合物基料和由硝酸盐、高锰酸钾等组成的易燃助燃剂所组成的圆状蜂窝孔。它的他的施工工艺十分复杂。

前期需要准备必需品粉末,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为超微粉末制备技术,指把粒径大约为20~110 nm 的微细粉末制作成粉末。第二种方法为快速凝固雾化制粉技术。通过各种雾化手段,比如二流雾化、气体雾化、高压水雾化、离心雾化、真空雾化等将微小粒子使之凝结成粉末。第三种方法是 机械合金化制粉技术。该技术是一种从元素粉末制取不平衡的合金粉末或复合粉末的一种技术。后期我们准备原材料秸秆粉和劣质煤相,通过它们的结合再加入了脱硫剂的消石灰,以石蜡和重油配制成的。

我们将粉末堆成堆去空旷的地方把将劣质的碎煤灰堆成一小堆,像堆成一个山包的形状将二者混合再在中间挖孔。以便于我们想其中倒水使之混合。我们像煤堆中间倒上足够多的水,切记不要让水太多而导致流出来。然后我们通过工具,比如铲子等,将煤灰与水充分搅拌,使煤灰充分湿润。大约二十分钟以后,水就会充分的浸润到煤灰里。此时我们将新的煤灰堆再一次搅拌一下。我们切记煤灰不要太湿润。此时,我们拿出模具,将蜂窝模具按压在搅拌后的煤灰堆里,压实且压平后取出。将模具拿到空旷的地方将蜂窝煤按压出来。通过以上步骤一块蜂窝煤就已经制作完成,我们只需要等待其充分干燥即可。

我认为蜂窝煤施工工艺复杂。

从煤球到蜂窝煤 风靡了全国

据了解,被认为是蜂窝煤发明者的郭文德已于2003年去世。在早年一份山东德州政协的文史资料中,有一位叫关家利的作者,曾详细记录了郭文德与蜂窝煤之间的故事。在清代和民国时期,中国人的家庭用煤,基本还是没有蜂窝的煤球,从早年的老照片可以看出,就是将煤炭粉碎后,加一些水和黄土捏成球状。

郭文德是山东德州人,他注意到当时一些市民做饭,用的都是小煤球,夜晚将炉火封住时,用火钳在煤球中间扎个小孔,这样可以使炉火一夜不灭??这个现象让他萌生了做蜂窝煤的想法,样品出来以后,炉火旺盛,耐烧力强。而且燃烧通透,不留黑块,换煤球时用新煤球往下一压,灰烬就可以落入灰膛,只要关好炉门,炉灰也不会乱飞,又方便又卫生。郭文德干脆组建了一个家庭工作社,在1950年10月1日正式开业。很快,新煤球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到1953年,家庭工作社已经变成利民煤球厂,有工人10余人。

随后,这种新煤球也开始向德州以外的地方推广。1958年北京开始推广,并将其命名为蜂窝煤。在当年的推广资料中提到,烧煤一天要抖灰、添煤好几次,而烧蜂窝煤不需要天天生火,又不需要常通火、抖灰,于是黑烟滚滚炉灰飞扬的恼人现象就完全没有了。一个五六口人的家庭,每月烧煤一般需要300多斤,而烧蜂窝煤则只需要200多斤,还省了引煤的木材。北京市1958年上半年推广蜂窝煤的结果是,仅城区和部分郊区的不完全统计,节约了木柴7560吨,节约了煤73000吨。

中国人生活中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被摆在了七件事之首。在北京推广后,蜂窝煤开始在大江南北流行,成为很多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次,组委会找到了郭文德的儿子郭春伏,他说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为人淳朴,一心只想通过自己的发明造福人们的生活。“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蜂窝煤会在全国推广,能够影响几代人的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31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7
下一篇 2023-02-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