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举人不属于官职,武举人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级运动员。
清朝入关之初即举行武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与文科举并行。凡通过基层考试即获得武生资格,可以参加武乡试;通过乡试的即为武举人;之后在参加国家举办的会试和殿试中,最终选出三甲,授予官职。所以要成为状元以后才会给官职。
清初明确规定,一甲进士(包括状元、榜眼、探花)授副将、参将、游击、都司,二、三甲进士授守备、署守备。其后一甲一名(状元)授一等侍卫,二、三名(榜眼、探花)授二等侍卫,二、三甲进士授三等侍卫及蓝翎侍卫,获得这些官衔后,再到兵部选实职官。
武举人的考试方法
古代科场的最高荣誉是“独占三元”,即一个人得了三个第一名: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清朝二百多年中,文科的三元者仅两人,一个是乾隆时代江苏常州的钱棨;另一个是嘉庆时代广西临桂的陈继昌。武科得三元者只有一位,此人是清初浙江仁和的王玉。
清朝武举人有:1、王世清,直隶顺德府南和人(今邢台南和人),武功盖世,臂力过人,“一箭透三甲”,大清咸丰六年丙辰科(1856年) 御笔钦点武状元。
2、陈瑞麟 ,字定亨,浙江苍南仙居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武举。
3、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武状元张三甲,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
4、张宪周(1862-1914),字道东,郓城县张鲁集乡状元张楼(因张宪周中状元,其村后人更名状元张楼)人,清末武状元。
5、马殿甲,(1777-1849),字捷三,号肃斋,邓州市zc东人,马殿甲十岁时丧父母。幼年有大志,但家贫不能读书。稍长,学弓箭,练习剑戟,未几入武学。嘉庆丁卯乡试获捷,辛未会试,以第九名武进士,钦点武状元。
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清代情况大不相同,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加上封建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
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清代武举为国家提供了大批人材,其中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但清朝只设武举而无武学,可以说为近代中国军事落后埋下了祸根。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武举人
2016-04-09
武举人与武状元同级。
武举人及第后即可接受朝廷任命,成为武将。
武状元就是在封建社会中,武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选拔出来的或者经皇帝认定的第一名,或者称为一甲一名武进士,这就是武状元。自古以来,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存在着文治武功。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清代情况大不相同,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
加上封建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清代武举为国家提供了大批人材,其中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但清朝只设武举而无武学,可以说为近代中国军事落后埋下了祸根。
科举制是中国创造的一项人事选拔制度,武科举则是中国在军事上选取武官的又一创举。不论“应运而生”的武科举随封建社会的需要而诞生,还是最后成为历史发展的桎梏而被废止,这其中上千年的历史也是值得人们研究、反思的。
在我国古代,称考取武进士为“跳龙门”,李白曾说过:“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而通过殿试作为全国第一的武状元,则被世人叫做“独占鳌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举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状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