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弃市什么意思

古代弃市什么意思,第1张

弃市为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

弃市就是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曝尸街头的一种刑法,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很普遍的刑法。秦汉的弃市不是斩刑,而是绞刑。

《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即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隋书·卷二五》中提到:最严重的死刑为轘(即车裂),其次为枭首并弃市(陈尸三日,无市者列于乡亭显处)。(此为北齐刑罚)

弃市[qìshì]

弃市,是指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的地方。

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弃市为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显示,秦时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等,其中亦有弃市。

至汉朝,汉承秦制,而略加简约,死刑常法只三种,其一即为弃市。

弃市为常法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至隋,第一次将死刑常法定为斩、绞,无弃市。

至此,弃市退出死刑常法,但仍然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者。

在闹市当众杀人可以威慑百姓,但唐朝的御史中丞、司农少卿、司仆少卿(副部长)来俊臣被弃市就有些特别了,来俊臣是唐朝的大酷吏,民众又恨又怕,判死刑后大快人心。

《旧唐书·酷吏传》记载“乃(来俊臣)弃市。国人无少长皆怨之,竞剐其肉,斯须尽矣。”《资治通鉴》记载“(来俊臣)弃市。

时人无不快其死。仇家争啖俊臣之肉,斯须而尽,挟眼、剥面、披腹、出心、腾踏成泥。”

由此可见唐人对来俊臣的恨之入骨。

弃市古代死刑的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示众。至隋,第一次将死刑常法定为斩、绞,无弃市。弃市退出死刑常法,但仍然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八条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第四十九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第五十条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第五十一条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45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8
下一篇 2023-02-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