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倻琴,是朝鲜三国时期的“三弦”之一,其历史悠久,最初记载源于《三国史记》“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罗古记云,伽倻国嘉宾王见唐之乐器而造之。王一位诸国方言各异岂可一哉。乃命乐师省热县人于勒造十二区曲。后于勒以其国将乱携乐器投新罗真兴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伽倻琴是模仿中国筝所造。新罗时期的伽倻国(现庆尚南道的金海郡一带)的嘉宾王见到了唐代的乐器,令乐师于勒仿其制而造。后来于勒带着伽倻琴投奔了新罗的第二十四代君王真兴王(公元540年~公元576年在位)。然而《三国史记》的这段记述存在着很大问题,唐朝618年建国,远远晚于真兴王在位的时间,伽倻国的嘉宾王不可能在唐朝看到筝后仿而造之,却可说明伽倻琴的确受到了中国筝的影响。
但伽倻琴与中国筝在形制上仍然有很大区别。筝的形制为长方形的木质音响,弦架在“雁柱”之上,“雁柱”可以左右移动,调节音调。唐宋时有弦13根,后增加至16根、18根、21根,目前最常用的是S163-21弦古筝(S代表S型岳山,163则代表每根弦的长度大致为163厘米,21则是弦数)。然而,伽倻琴较筝更小更薄。日本正仓院北仓珍藏一张全镂新罗琴,此琴桐木斫所成,全长158cm、宽30cm、中高9.4cm,羊角板宽37.1cm。1997年,韩国光州市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张古代伽倻琴,是新罗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与日本正仓院所藏金楼新罗琴完全一致。此二者证明了朝鲜古籍《乐学规范》记载的准确性。现代的伽倻琴经过改造后,弦数上也增加到了21弦。演奏伽倻琴时,奏者席地而坐,将琴体横在身前,琴首立于右膝上,琴尾触地,右手d奏琴柱右侧弦段,左手按抑住左弦段。原多按五声音阶定弦,经过改革,已普遍以七声音阶定弦。多为民歌伴奏,其中较为著名的曲子是《伽倻琴散调》。
玄琴,又名“玄鹤琴”,亦是朝鲜“三弦”之一。根据记载,这种乐器应当是由中国传入的。《三国史记》乐志云“初,晋人以初,晋人以七弦琴送高句丽,丽人虽知其为乐器,而不知其声音及鼓之之法。购国人能识其音而鼓之者,厚赏。时第二相王山岳,存其木样,颇改易法制而造之,兼制一百余曲以奏之,于是玄鹤(黑鹤)来舞,遂名玄鹤琴,后但云玄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玄琴和中国古琴之间的联系。晋人送给高句丽人我国的古琴,后经过王山岳改造,形成了现在的玄琴。后人从安岳古墓的壁画中看到这种弦乐器的图画。玄琴有六弦、十六柱,其演奏方式与中国古琴大相径庭——演奏者要用右手的大指和中指夹起一根竹制长约4寸多的拨片拨动琴弦发声。
玄琴一直活跃在朝鲜的音乐舞台上。其乐调特点明显,主要是界面调(羽调)与平调(徵调)。《三国史记》乐志中记载有187首玄琴乐器,而实际留存下来的却是寥寥无几。朝鲜世宗之后又出现了一些玄琴的曲目。另外,玄琴和其他乐器的乐谱在李朝大量出现。玄琴在朝鲜音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韩国。玄琴,是古代中国东北少数民族高句丽人d拨弦鸣乐器。又称玄鹤琴。历史悠久,形制独特。曾流行于吉林、辽宁等地区,状似中国的筝,不同的是用拨子d奏。琴框和底板均用栗木制作,其上蒙以桐木拱形面板而成。琴首一端开有穿弦的弦孔和架弦的岳山,底板上开有三个长方形出音孔。面板上张有六条丝弦,在中间的第三、四、五弦下面,共同支有16个固定不动的琴马(又称棵),近琴首处的琴马较矮,依次渐高。而在两旁的第一、二、六弦下面,则分别支有一个与筝柱相似的可移动琴柱(又称歧棵)。古墓壁画中所绘之玄琴,四弦,只设有14棵,无歧棵,d弦拨片可见,当为玄琴之最初形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