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主张

孔子的教育主张,第1张

1、有教无类: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阶层。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公平,不管贫富贵贱,不分国界,都公平的接受教育。

2、因材施教:孔子主张不同的人要给予不同的教育。

3、启发诱导: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时,也不要去启发他。

4、学思结合: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像在沙上建塔,终无所得。

思考与学习相结合,才能学到真知。

5、谦虚笃实: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装懂,这就是聪明智慧。做学问的态度要谦虚笃实。

孔子教育主张的相关说明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孔子

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不言之教。

1、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不言之教,道家在教育思想方面影响较大的有老庄学派、黄老学派等等。这里“老”指的是老子,“庄”为庄子。世传《老子》五千言,成于春秋末战国早时期,保存了老子的思想。

2、道家辩证法的精髓就是超越事物两极对立而看到了其中的相互依存于相互转化。教育过程中一切形式的简单粗暴,以势压人,一切形式的刚愎自用和强行灌输都是极易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甚至教育活动的失败。

3、以 “道” 为核心的自然主义。老子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把“道” 看成是最高的实体范畴。 当成万事万物的总根源。 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必须遵循的总规律。

4、在老子看来, “道,玄之又玄,它不可道,不可观,不可识,更不可分” , 只能用一种自然的方式去感受, 去体悟。因为他又谈到:“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所以老子所说的 “道” 就是 “无为, 无事, 无欲。”

5、老子心目中追求 “道”的人就是 “见素抱朴, 少思寡欲” 。 即认为人的理想状态应是原始婴儿般无知无欲的朴素状态。 这样 “道” 之人敦厚无私,纯朴无瑕。而这一教育理念,从更深远的意义上又具有 “尊重规律,以身施教和以生为本” 的丰富教育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53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8
下一篇 2023-02-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