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记忆是理解的仓库。人们也常把学习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知识的积累、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的应用。记忆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就是能够随时被激活的知识的积累量,知识积累是知识的迁移的信息源,是知识应用的本,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充分的知识积累,就不可能有知识的顺利迁移,也就谈上很好地应用。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积累呢?
1. 必须注重记忆的效果 没有效果的记忆是无效的记忆,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记忆的效果放在我们学习过程中追求的首要目标。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记忆方法,保证足够多的记忆时间,来扩大记忆的量和强化记忆的效果。
2. 必须进行及时的巩固 所谓的“过目不忘”是不可能的,记忆的最常见的特征是它的速忘性,如果记忆之后不进行及时的巩固,肯定会忘记的很快,而且巩固的越及时,遗忘率就越小。因此,记忆之后要有计划地、反复地进行巩固,特别是记忆的当天或第二天要进行强化记忆。
3. 必须善于总结与思考 死记硬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知识积累量,但不一定能提高知识的质,也即不一定会迁移、会运用。因此,记忆必须在总结或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总结或进行积极的思考,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记忆的效果会大有增加。
4. 必须正确处理好积累、迁移、应用的关系 只有积累没有迁移、没有应用,学习毫无价值,有充分的知识积累,应用不好,迁移不畅,也没有实际意义。因此,作为中学生必须正确处理好知识的积累、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应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中既要有正迁移,即把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训练方法,提高应用能力,也要有逆迁移,即把应用中获得的体会、经验、发现及时地回迁到大脑中去,丰富知识体系,提高积累的量,同时,在应用中还要多思多想,通过思想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增长见识。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释义: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2、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3、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爱因斯坦
4、“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累( lěi)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译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6、一天即使只学习一个小时,一年就积累成三百六十五个小时,积零为整,时间就被征服了。——吴晗
7、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9、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留意有扎实的基础,要留意温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谷超豪
10、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
1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2、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3、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14、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5、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16、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7、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18、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9、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2、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2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4、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不做这一木一石呢?我们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25、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裂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能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
2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也可证明“毅力”)
28、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