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包括的有: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二十四史指中国古代各个朝代时期所编写史书的总称,因为《史记》的写作方法一直被历代的朝代认为是正史的写作手法,所以把和《史记》同样采用了纪传体写作手法的史书称之为正史。
二十四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皇帝一直到1644年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的所有历史,二十四史全书一共有3212卷,大约4000万个字,并且采用统一的有本纪和列传的纪传体所编写而成。
扩展资料:
《二十四史》中的名言: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出自二十四史中的《晋书·符登传》意思是: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出自二十四史中的《晋书·周岂页》意思是: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宋书·江夷传》意思是: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滑稽列传》意思是: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刘般传》意思是: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杨震传》意思是: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出自二十四史中的《汉书·董仲舒传》意思是: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意思是: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史记·货殖列传》意思是: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包括:《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周书》《北齐书》 《南史》 《北史》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明史》,共有三千二百二十九卷,约4700万字。
从第一部《史记》记载的上限黄帝算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述的下限崇祯十七年(1644)为止,记述中国历史赓续4000多年。
二十四史的影响
“二十四史”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同时又以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并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