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杂粮指的是稻谷、麦子、大豆、玉米和薯类五种粮食种类。
稻谷也就是水稻,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将其采收以后进行加工处理,就是我们常吃的大米,是“五谷之首”。
麦子可以磨粉后制作面包等食物,还可以发酵制作啤酒。
大豆,古时称它为菽,蕴含着丰富的植物蛋白质,多被用来做成豆制品食用。
黍其实就是玉米,也是五谷杂粮中的一种,被称作是长寿食品。
薯类粮食主要是指那些块茎作物,例如红薯、马铃薯等。
历史背景
其实一开始并非只有五谷,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古代中国人就采摘菰米为食,还把它列为“六谷”之一。古人视菰米为美味,认为它们香气扑鼻。汉代以后,人们开始种植菰,此后直到唐代都把它作为重要粮食。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菰的驯化栽培,始终没有水稻、小麦那么成功,菰米的产量一直很低。并且,还有一种黑粉菌,会严重影响它的产量。
沾染黑粉菌的菰米,地下的根茎部位会不断膨胀,且无法结出籽实。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菰的茎部感染膨大之后,居然味道十分鲜美。就这样,菰米因黑粉菌而膨大的根茎,成为了另一种南方人喜爱吃的食物。
由于它们根茎浓密交错的,人们称呼这种植物为“茭”,不同的地区称它们为茭白、茭瓜、茭笋等。因为茭白口感鲜甜,于是人们开始把菰当做蔬菜来种植,不再将其作为主食。
在古代五谷杂粮指的是五种带壳的谷物,分别是稻、黍、稷、麦、菽。其中稻指的就是水稻,是我们现在人类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黍在脱壳后指的是黄米,黄米的个头要比小米大一些,东北地区的粘豆包就是用黄米做的,非常好吃。
而稷又被称为粟,脱壳后是我们常吃的小米,是我国古代非常常见的主食之一。麦指的就是小麦了,小麦脱壳加工后就是我们常吃的面粉,是我们现代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粮食。菽指的是豆类,无论是毛豆还是黄豆,在古代都可以用菽表达。
在古代五谷杂粮指的是当时的几种主要农作物,但是随着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甚至可以吃到全世界不同国家的食物,所以,五谷杂粮的象征意义早就延伸到泛指食物了。
五谷杂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稻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以为人体补充能量;黍中丰富的维生素B1及微量元素;稷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维生素B1等元素、麦子分为软质和硬质梁总,经常食用可以。菽则是众多豆类的总称,豆类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常吃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