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是生活在什么环境的?

仙人掌是生活在什么环境的?,第1张

仙人掌喜阳光、温暖、耐旱,怕寒冷、怕涝、怕酸性土壤,适合在中性、微碱性土壤生长环境,pH值在7.0-7.5。为此家庭栽培仙人掌应选择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并选翻冰良好的微碱幽巴沃砂质土为宜。

仙人掌原产墨西哥东海岸、美国南部及东南部沿海地区、西印度群岛、百慕大群岛和南美洲北部;在加那利群岛、印度和澳大利亚东部逸生;中国于明末引种,南方沿海地区常见栽培,在广东、广西南部和海南沿海地区逸为野生。

扩展资料

仙人掌的种类

1、蟹爪仙人掌。蟹爪仙人掌的外形与名字一致,形状与螃蟹的爪子很像,一小节一小节,这款仙人掌没有用于蓄藏水分的茎干,所以株型相对比较纤细。

2、姬珊瑚。这是一款聚拢生长型的仙人掌,株形是一簇簇的相连着,外形与其他种类的仙人掌很好区分,看上去很像海底的珊瑚状。

3、银手指。仙人掌的颜色不单单只有绿色而已,还有其他的颜色,正如同这一品种,银手指。植株的颜色是偏向银色的,身上的小刺是毛茸茸的样子,与毛线球的那种感觉,株形有大有小。

4、子孙球。子孙球就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它能开出红色的花朵,也是会开花仙人掌中为数不多的品种之一。

5、仙人球。这一品种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植株呈现为圆球形,属于会开花仙人掌一类的,花色有白、红、粉等,形状与喇叭花相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仙人掌

仙人掌植物原产于南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大陆以及附近的一些岛屿,有些生长在森林中。大多数纤维素植物物种原产于南非,只有一些分布在其他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此,南非素有“纤维素植物宝库”之称,从产地和生态环境来看,上述植物可分为三类:

原产于亚热带干旱地区或沙漠地区,在土壤和空气极度干燥的条件下,依靠茎叶中储存的水分生存。原产于亚热带干旱地区。这些地区水分不足,阳光强烈,风大,温度低。形成的纤维素植物较短,叶子主要呈莲座状,或密被一层绒毛和绒毛,以减少大风和强光,减少过度出汗。但在深色树干和山谷的岩石上,它们的生态习性与附生兰花相似。

在“不毛之地”的沙漠中,仙人掌可以自豪地生存和繁殖:在干旱的环境中,仙人掌让自己躲在针叶中,以减少水分蒸发;茎肥而多汁,薄壁细胞发达,储存丰富的水分;仙人掌的表皮是一层厚而硬的保护层,或绒毛状致密物,以保护其免受强光照射并减少水分蒸发。仙人掌有许多巨大的分枝和根,可以吸收很少的雨水。它会在土壤中长出许多新根,并吸收大量水分。它的大根受到软木组织的保护,可以在热沙中生活而不干燥。

有些人已经有六年没有给仙人掌浇水了,据说有些仙人掌可以活几百年。世界上最大的仙人掌,高15-18米,直径30-60米,重10多吨,可以储存数千公斤的水。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挖掘多汁的树干肉来解渴。食用仙人掌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仙人掌可以转化为多种保健品,也是罐头、饮料和葡萄酒生产的优质原料。食用仙人掌的方法很多,可以采用油炸、油炸、煮熟、冷拌等烹饪方法。

仙人掌喜光照、高温,不耐寒,因此选择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应注意以下几点:

(1)温度:仙人掌在冬季休眠的情况下并不需要很高的温度,在冬季,室内温度维持在5℃左右,就能安全越冬,盆土越干燥越耐寒。室温达到18℃以上,仙人掌则可以不休眠而正常生长。稳定的低温对仙人掌危害不大,昼夜温差大则容易产生冻害。仙人掌植株一旦受了冻害,应使其逐渐暖和,切不可立即放在阳光下曝晒。

在春季,仙人掌15℃以上气温开始生长。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大,植株能充分发育。在盛夏,气温到达35℃以上时,一部分品种会停止生长,而自行短期休眠(称为“夏眠”),入秋后再恢复生长。

根据仙人掌对温度的要求,家庭栽培应注意气候的变化。冬季,南方可以露天越冬。霜冻期很短的地区,可将仙人掌用塑料薄膜口袋罩上,或临时移入室内。北方则要注意冬季保温,及时移入室内,直到翌年4月中旬方可移出室外。夏季气温升高时,要做好遮荫降温,以免盆土升温过高,伤害根系,影响植株生长。

(2)阳光和温度:仙人掌多喜阳光,尤其在冬季更需要充分光照。仙人掌以多晒日光为栽培要点,光照愈充分愈好。但在酷暑季节,仍要适当遮荫,尤其是名贵娇弱品种,不遮荫易被日光灼伤。一般高大柱形及扁平状的仙人掌更耐强烈的光线,夏季可以放在室外而不须遮荫。较小的球形种类和一般的实生幼苗,都应以半阴为宜。

(3)湿度:仙人掌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生长快且色泽清新;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培养的植株,组织不充实,冬天易受冻害。一旦脱离了高温、高湿条件,就会起皱缩。故栽培仙人掌的湿度也要适当。有人终年把仙人掌罩在玻璃罩里,并不是好方法。冬季室温低,烟尘多,可以用罩罩上。开春以后,尽可能使它接受新鲜空气和自然光照,这样仙人掌才能长得健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64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8
下一篇 2023-02-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