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特征有:温度渐降、秋风送爽、大雁南飞、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相对于夏季气温也是明显的下降,而且许多植物的叶子会渐渐的变色、枯萎、飘落,只留下枝干,从气温的角度来看,秋季会出现阴冷多雨,或干燥凉爽的气象状况。
根据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其指标是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高于22℃时期为夏,10~22℃期间分别为春、秋季。
气象学上采用的候平均气温的秋季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 ,低于10℃时秋季结束(平均气温:同一天内0时、6时、12时、18时四个时间段的温度平均值),进入冬季。
秋天的气候方面:
从立秋起便进入秋季了,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丰硕成熟。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植物在秋季成熟。
秋天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随着气温的渐渐下降,许多落叶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色,枯萎,飘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
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将会步入它们生命的终结,整个枯萎至死去。季节转换涵盖多方面气候特征,如果单以气温来作为判定入秋的标准是不准确的。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秋天,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 。
气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秋天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市里会开始清扫大量的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红叶的游客们。
、
拓展资料:秋天的词语解释
1、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文学言治尚於 唐 虞 ,言义高於秋天,有华言矣, 未见其实也。" 北周庾信《小园赋》:"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前蜀 尹鹗 《菩萨蛮》词:" 陇 云暗合秋天白,俯窗独坐窥烟陌。"
2、唐张谔《九日》诗:"秋天林下不知春,一种佳游事也均。"胡适《尝试集·十一月二十四夜》:"现在他们说我快要好了,那幽艳的秋天早已过去了。"
从中国秋始日期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是中国东部秋始来得最早的地方。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不断侵入,但势力不是很强,常在中国北方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华西常有绵绵秋雨出现。
秋季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华西秋雨、南方寒露风、霜冻及低温冷害。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会开始有大量的落叶。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10度以上。秋天,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
秋的含义,实际上是庄稼快成熟的意思。秋天一共有6个节气,分别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按气象说:
秋季的气温会逐渐下降,但是一般较冬季缓慢。由于干湿状况的差异,不同地区会出现阴冷多雨,或干燥凉爽的气象状况。在较冷的深秋,由于昼夜温差大,白天蒸腾的水汽会在夜间凝结,或为露,或为霜。
按天文说:
秋季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逐渐南移,秋分之后越过赤道,太阳直射南半球。从北半球看来,太阳的角度渐渐变低,昼夜长短差距变小。在秋分时,昼、夜等长。 在秋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由远渐近。从黄道平面看来,太阳位于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的背景上。
描写秋天的好句:
1.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
2.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同冬一样迷人。
3.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侗乡的秋风和煦轻柔,蓝天白云飘逸悠扬。
4.远处金灿灿的稻田,在秋风的吹拂下,像一片金黄色的海浪在翻滚,十分壮观。
5.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风掠过山谷离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