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 墓到底在哪里

曹 *** 墓到底在哪里,第1张

曹 *** 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 *** 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220年曹 *** 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2009年12月27日,经中国考古学界一致确认,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为曹 *** 。2010年6月11日,安阳曹 *** 高陵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2013年5月,曹 *** 高陵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6月,曹 *** 高陵及邺城遗址入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家文物局表示,“曹 *** 高陵的考古发掘、学术认定和研究成果公布等程序,符合考古工作规程”。

2018年3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曹 *** 高陵2016-2017年度考古发现,曹 *** 遗骸基本被确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曹 *** 墓

曹 *** 墓即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

曹 *** 墓也称作安阳高陵,在曹 *** 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曹 *** 墓是研究三国文化及汉魏历史的重要平台。曹 ***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 *** 被世人一致认为是一代枭雄,也是三足鼎立之一魏国的奠基人。

《三国志》明确记载曹 *** 去世后被葬于高陵。曹 *** 的丧葬比较简单,但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因为曹 *** 墓的简单,相比以厚葬为主的中国帝王丧葬史上,更显得个性十足,弥足珍贵。

三国时代魏国的开创者曹 *** ,是个争议极大的人物。他生前没有作成皇帝,死后才被追封为魏武帝。陈寿写的《三国志》称誉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而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却称他为“汉赋”、“奸雄”。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三国戏,也把他刻画成一个大白脸的奸臣形象,使他成了个妇孺皆知的人物。

曹 *** 晚年曾为自己安排过后事,《三国志》中写他临死前两年下了一道命令,叫人为他在西门豹祠西边高原上的瘠薄之地建造一座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意即陵墓要建在高地上,地面上不要堆起高高的坟头,也不要做什么记号。《三国志》还讲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 *** 死于洛阳。

二月,葬于高陵。这高陵可能就是指西门豹祠西原上已建造好的寿陵。而《三国演义》中讲到曹 *** 临死时的遗嘱却有另一种说法,他叫人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72座,不让后人知道他的遗体葬在什么地方,怕有人去掘他的墓。

《三国演义》虽然是部小说,但是它主要是根据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写的,只是做了些文学加工,内容是七分纪实,三分虚构。那么它对曹 *** 死后的陵墓记载,就不能不考虑到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这样,对曹 *** 陵墓的记载便有了不同的说法:一是西门豹祠西原上,号称高陵;一是彰德府讲武城外,有疑冢72座。

要想弄清曹 *** 的陵墓究竟在哪里,首先应当弄明白西门豹祠和彰德府的所在地。历史上有西门豹治邺的记载,所以西门豹祠一定是在邺城,即曹 *** 被封为魏王时的都城,也就是今天河北与河南交界处的临漳。而彰德府,其实在三国时并没有这个地名,它是金朝时才有的,即今天河南与河北交界处的安阳市。临漳与安阳,今天分属于河北河南二省,是紧挨着的。古代还没有分省的时候,那两个地方多数时候称为邺城,到金朝则称彰德府。说来说去,邺城和彰德府其实是一个地方。

因为西门豹治邺给邺城一带的老百姓带来了很大好处,所以今天临漳一带,也包括今天的安阳市一带,有许多西门豹祠。

按照《三国志》中的说法,曹 *** 的陵墓是在西门豹祠的西原上,但究竟是哪一所西门豹祠却很难确定,因为那是一座“不封不树”,什么记号也没有的陵墓,要想找到它是很难的。

有人认为曹 *** 虽然在生前规定他的陵墓“不封不树”,但是他的儿子曹丕等人安葬他的时候,为了上坟祭祀的需要,不可能一点记号也不做,难道把他埋了以后就什么也不管了?这恐怕有些不近情理,也不符合中国人“慎终追远”的孝道。

《三国志》明确记载曹 *** 的陵墓称为高陵,即使“不封不树”,但在地名上也许会留下叫高陵的村庄。如果能对今天临漳、安阳一带的新旧地名进行一次深入的挖掘和普查,也许可以找出一些关于曹 *** 陵墓的线索。

那么彰德府讲武城究竟有没有72疑冢呢?在今天临漳县三台村以西八里处,确实有个地方叫讲武城,有人认为那可能就是《三国演义》所说的彰德府讲武城。从那里向西一直到磁县,也就是今天安阳市北郊的丰乐镇一带,的确有许多像小山头那样的大土堆,当地有人叫它们“曹 *** 坟”。这些可能就是所谓的72疑冢。从前有人盗掘过其中的几座,也的确挖掘出了一些墓碑之类的东西,但是那些都是北魏和北齐时代的王公大臣的坟,比曹 *** 晚了二三百年。如果那些大土堆原先的确是曹 *** 的疑冢,是后来被北魏、北齐的王公大臣坟上筑坟,加以占领,那么不知当年他们坟上筑坟时是否深挖过,有没有在其中的一座挖掘到曹 *** 的遗体或其他与之有关的随葬品之类。查遍北魏北齐的史书,不见有这方面的记载。

也有人认为曹 *** 生前叫人修72座疑冢,是故意布下的迷魂阵,很可能72座疑冢都是空的,曹 *** 的遗体则葬在另一个秘密的地方。足智多谋的曹 *** 不可能想不到,如果他葬在72疑冢中的某一座之中,那么后人把72疑冢全都挖开,不就找到他的遗体了吗?看来曹 *** 决不会这么傻。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到讲武城至丰乐镇一带的曹 *** 72疑冢处凭吊,并想对曹 *** 的陵墓进行探索和考察,但是都没有什么收获。曹 *** 曾有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生前多次设下计谋,欺骗了许多人,到死时居然还设下这样诡秘的计谋,不让后人知道他的陵墓在哪里,从这里足可以看出曹孟德狡猾、多疑、攻于心计的性格特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72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1
下一篇 2023-03-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