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烫的底料怎么炒?急需

麻辣烫的底料怎么炒?急需,第1张

麻辣烫底料的炒制方法如下:

1、准备好所有材料。综合香料粗略打碎,用高度白酒泡1小时,干花椒泡水备用;郫县豆瓣酱打成泥,豆豉剁碎。

2、200克干辣椒圈加少许水煮软。

3、将煮好的辣椒圈加一大勺香味蔬菜油,用搅拌机打成泥,成糍粑海椒。

4、锅烧热,加少许油,放入打好的糍粑海椒,中小火慢慢熬干水分,至油色鲜红透亮。

5、将蒜瓣拍破,老姜切成片,葱白斜切成圈。

6、锅烧热,加入2大勺香味蔬菜油,加入碎冰糖熬化,加入豆瓣酱、豆豉碎中小火熬出香味。

7、加入粗辣椒面、香料碎、泡好的花椒慢慢熬干水分。加入葱、姜、蒜熬至金黄,表面微干。

8、于之前熬好的糍粑辣椒混合,加芽菜、醪糟、干辣椒圈、盐稍许熬制即可。

9、香味蔬菜油(500克):将适量胡萝卜、芹菜、洋葱、姜、蒜、香菜根粗略切碎;600克菜籽油烧热,放入香味蔬菜炸干,颜色呈浅褐色时捞出,滤油留用。

扩展资料

底料准备技巧

1、熬汤的时候要讲究科学,首先各种骨头原料必须提前洗净断块,否则费火且营养物质析出的少;其次选用不锈钢材质的煮具,加热快,汤色有保证。家庭做法也可以用高压锅,出油多但汤量小;再者熬汤过程中,骨头原料要经过焯水,撇除血沫,冷水下锅,水量还要一次加足加够,不能中途添加。

2、加入葱、姜、料酒和少量的醋(便于骨头里面的钙质更容易溶出到汤中),不要提前放盐和味精,谷氨酸钠在高温情况下,会产生特殊的化学变化,鲜味随即消失。大火烧开,小火熬制(保持汤面微开,翻着细小水泡);汤色的把握只有关键的1条,大火熬制出奶白汤,小火熬制出清汤,道理简单说来,火大火小,蛋白质乳化的效果不一样所造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麻辣烫底料

麻辣烫底料配方

麻辣烫底料配方,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好吃的美食往往能令人感到无比满足,麻辣烫是起源于四川地区的一种特色小吃,因为独特的风味受大众喜爱,平时在家里也可以亲自动手做麻辣烫,那么下面来看看麻辣烫底料配方。

麻辣烫底料配方1

一、麻辣烫底料配方:

干辣椒1碗(炒底料用),清水适量,大葱2根,生姜1块,蒜1头,洋葱半个,油适量,花椒粒2大匙(30克),豆豉1大匙,五香料1大匙(包括香叶、桂皮、丁香、砂仁、豆蔻、小茴香、三萘等),白酒1大匙,高汤适量,干辣椒段1大匙(煮汤底用),鸡精少许,冰糖1茶匙,盐少许。

二、具体做法如下:

1、干辣椒用清水煮3、4分钟,捞出来沥干水分;五香料在水里泡10分钟,用刀将煮透的辣椒切成碎末。

2、大葱切段,姜、蒜和洋葱切末,油烧热后,加入洋葱末和蒜末炒香,再倒入葱段和姜末炒香,滤出葱、姜、蒜和洋葱,只留油在锅里。

3、重新将锅里的油烧热,倒入辣椒碎末,转小火微炒,接着加入花椒粒炒出香气。

4、将豆豉切碎,倒进锅里一起慢炒,接着将五香料滤干水分,同样倒进锅里继续翻炒。

5、加入白酒,用文火继续炒10-15分钟,然后关火,将炒好的底料盛出来。

6、将提前准备好的高汤倒入锅中,紧接着加入刚刚炒好的火锅底料,待汤底沸腾后加入干辣椒段、鸡精和冰糖,煮3分钟。

7、煮汤底的时候可以开始准备蘸料,将香油,辣椒面,花椒面,芝麻碎,盐,少许蒜蓉混合在一起并搅拌均匀。

8、汤底煮好后加入适量的盐,按照自己的喜好下入各种肉类和蔬菜烫熟即可食用。

麻辣烫底料配方2

一、底料的制作

麻辣烫的底料,可以使用正宗的火锅底料代替,用于制作涮菜汤底,下文会介绍两种涮菜汤底的制作方法和出菜方式以及各自在应用中的优缺点。

底料的炒制方法点下方链接:

重庆牛油老火锅:香料配方、底料配方,十余年经验分享(纯干货)

重庆串串火锅:香料、底料、锅底配方,十余年经验分享(纯干货)

笔者之前,详细介绍过重庆火锅底料和火锅油的炒制方法,本文就再赘述,各位可点击上方链接详细阅读。

二、涮菜汤底的制作

1、传统红底涮菜汤底:(底料+高汤+火锅油)

高汤的熬制:牛骨4斤、鸡骨架4斤泡去血水,飞水除血末,捞出将牛骨敲破和鸡骨架一起放入汤桶中,加入老姜半斤,料酒200克,清水35斤。小火熬制3小时。涮菜汤底的配制和火锅的方法基本类似,比例为:7斤底料+30斤高汤+10斤火锅油(鸡精200克、味精200克、盐10克,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调配好后直接涮菜即可。

优点:麻辣味浓、煮菜更易入味、出餐快。缺点:一锅汤只有一种辣度、麻度、咸淡也无法调整,无法根据客人口味进行调整;成本不好控制:万一生意不好的时候,一锅汤料没煮多少菜,明天再使用味道也不对,也不卫生,就全部浪费了。

2、五香高汤涮菜汤底:(高汤涮菜,“底料+火锅油”单独兑制)

五香高汤:先配制香料包:(白蔻8克、八角5克、草果2克、山奈2克、香叶2克、小茴香3克、桂皮2克、陈皮2克)草果拍破去籽、洗净沥干、入锅中炒香,再用纱布包好,和牛骨、鸡骨架一熬制,其他流程与传统涮菜汤底高汤熬制方法相同。熬好后,不用加鸡精、味精、盐。“底料+火锅油”单独兑制调料,按每一份点餐单独配制在小汤锅或砂锅中,一般单人份中辣的调配比例为:

底料60克+火锅油40克+鸡精3克+味精2克,即成一份麻辣烫调料,此时不加高汤,特辣可单独加油辣子、小米辣等调料、微辣减少底料和火锅油的使用量。

出餐:实际经营中,可提前兑制好多份麻辣烫调料,客人点餐后调整好口味,五香汤底涮菜,装有麻辣烫调料的小汤锅或砂锅上火,根据食材量加入适量清水,调散锅中底料煮开即可,再将烫好的菜装入小锅中浸泡两分钟入味,还可在表面撒上葱花、香菜等佐料。疑问:为什么不直接用小汤锅或小砂锅加上调料煮菜就好了?

原因:a.小锅煮菜容易混汤,生的食材体积较大,用小锅煮会不方便,烫熟后的菜体积明显缩小利于盛菜。b.汤桶涮菜,一次用多个漏斗可以涮几份餐,出餐快,小锅同时上火,一般餐厅可以用多眼灶,一次也能煮好几个小锅,菜煮好直接倒入小锅中,这样可以加快效率。

优点:利于根据客人要求,调整口味,分餐使用调料利于控制成本;缺点:出餐较传统方式略慢,前期投入的设备要稍微多。

麻辣烫底料配方3

麻辣烫经典家庭配方的做法步骤

1.热锅下牛油。没有牛油可以用普通食用油代替。

2.烧到六成热,下豆瓣酱,小火炒香,炒出红油。

3.加姜蒜末炒香。

4.再加干辣椒、豆豉、冰糖、醪糟、桂皮、草果、花椒、丁香和胡椒,小火慢慢炒,炒到香酥,做成麻辣烫底料。

5.准备高汤,可以用家里做的排骨汤、鸡汤。

6.将底料放到汤里煮开。

7.准备配菜:鱼糕。

8.准备配菜:鱼丸。

9.准备配菜:青菜。

10.将准备好的'配菜放到麻辣锅里烫熟就可以开吃啦!

小贴士:1、用牛油做出来的底料最香,没有牛油可以用一般的食用油代替。各种香辛料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使用。醪糟在超市、菜市场都买得到。2、姜蒜、豆豉剁碎成茸,干辣椒剪成段。3、吃不完的底料放到冰箱冷藏,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也可以拿来做火锅底料!4、配菜可以按照自己喜好选择。

麻辣烫的吃法麻辣烫的吃法不同于中餐菜,不是将已烹调好的菜肴端到桌子上就可以吃;而是把一些半成品菜品端到桌上,由自己亲手 *** 作(烹饪),自烫自食;菜品的烫(煮)食火候,就掌握在食客的手中。 1、涮 即将用料夹好,在锅中烫熟,其要决是:首先要区别各种用料,不是各种用料都是能烫食的。

一般来说,质地嫩脆,顷刻即熟的用料适用于烫(涮)食,如鸭肠、腰片、肝片、豌豆苗、菠菜等;而质地稍密一些,顷刻不易熟的,要多烫一会儿,如毛肚、菌肝、牛肉片等;其次要观察汤卤变化,当汤卤滚沸、不断翻滚、并且汤卤上油脂充足时,烫食味美又可保温;再次,要控制火候,火候过头,食物则变老,火候不到,则是生的;

第四,烫时必须夹稳食物,否则掉入锅中,则易煮老、煮化。 2、煮 即把用料投入汤中煮熟。其要决是:首先要选择可煮的用料,如带鱼、肉丸、香菇等这些质地较紧密的,必须经过长时间加热才能食用的原料;

其次,要掌握火候,有的煮久了要煮散、煮化。 3、吃麻辣烫的经验应是先荤后素,烫食时汤汁一定要滚开,要全部浸入汤汁中烫食;

其次是调节麻辣味,方法是:喜麻辣者,可从火锅边上油处烫食;反之则从中间沸腾处烫食;再次就是吃麻辣烫时,必须配一杯茶,以开胃消食,解油去腻,换换口味,减轻麻辣之感。

主料:牛油1500g、郫县豆瓣1000g、菜籽油1000g、干辣椒1000g、干花椒100g、碎米芽菜100g、醪糟100g、泡椒200g、豆豉100g、白酒50g

辅料:小茴香8g、孜然8g、香果5g、砂仁5g、丁香5g、白扣5g、草果5g、三奈5g、香草5g、千里香5g、香叶5g、桂皮5g、八角5g、陈皮5g、老扣5g、香茅草5g、甘松5g、甘草5g、枝子5g、排草5g。

秘制四川麻辣火锅底料的做法

1、将所有香料准备好,比较长的剪成小段。

2、将香料清洗干净,用水泡20分钟。

3、辣椒和花椒清洗干净,用水稍微泡一泡,然后控去多余水分。

4、泡好的香料控去多余水分,用料理机打成木屑状。

5、辣椒也放入料理机里打碎,不用太细。

6、碎米芽菜、豆豉、豆瓣酱,放入料理机里打细。

7、锅里倒入菜籽油,冷油下入香料,中小火慢慢熬十几分钟,熬出香味。

8、另起锅将牛油熬出油来,去掉油渣。

9、将熬好的香料锅里的油过滤到牛油锅里。

10、加入打细的碎米芽菜、豆豉、豆瓣酱、辣椒、花椒,中火熬十来分钟。

11、加入过滤出来的香料,中火熬10几分钟。

12、加入白酒、醪糟、泡椒,再熬十来分钟。

13、火锅底料熬好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77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1
下一篇 2023-03-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