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狐狸的四字成语

有关狐狸的四字成语,第1张

有关狐狸的四字成语有狐假虎威、狐群狗党、与狐谋皮、满腹狐疑、集腋为裘。

1、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狐群狗党

多用来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出自元代无名氏的《气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刘锄项,逐着那狐群狗党,兀良怎显得咱这黥面当王!”

3、与狐谋皮

指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后也作“与虎谋皮”。出自《太平御览》卷208引《苻子》,故事如下:

出自周国有个人喜好皮衣、讲究美食,想做价值千金的皮衣,就跟狐狸商量要它的皮,想做像祭祀的羊肉一样的美味佳肴,就跟羊商量要它的肉。话没说完,狐狸就一个接一个地逃进了重丘的山脚下,羊前呼后拥地躲进了深林之中。

4、满腹狐疑

多作主谓式、作谓语和定语,意思是一肚子都是疑惑,形容疑虑很多、极不相信。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一百十六回中的句子,宝玉满腹狐疑,只得问道:“姐姐说是妃子叫我,那妃子究竟是何人?”

5、集腋为裘

集腋为裘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作宾语、谓语和宾语,比喻积少成多。出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志》中的句子,“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狐假虎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狐群狗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与狐谋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腹狐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集腋为裘

与狐狸有关的成语有:

一、狐虎之威 [ hú hǔ zhī wēi ] 

1. 【解释】: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威。

2.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 【示例】: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还正是无穷无尽。 ◎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

二、狐死首丘[ hú sǐ shǒu qiū ] 

1. 【解释】: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2. 【出自】: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3. 【示例】:我告诉过你“~”的故事,一个人到死都是怀念自己的乡土的。 ◎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

三、狐假虎威 [ hú jiǎ hǔ wēi ] 

1. 【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 【示例】: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四、豺狐之心 [ chái hú zhī xīn ] 

. 【解释】: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

2. 【出自】:《敦煌变文集·伍子胥这文》:“近闻楚王无道,遂发材(豺)狐之心,诛妾家破亡消。”

五、狐狸尾巴 [ hú li wěi ba ] 

1. 【解释】: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成为妖的标志。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证。

2. 【出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孙岩娶妻三年,不脱衣而卧。岩私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尾长三尺似狐尾。岩惧而出之。”

3. 【示例】:但是他的话未免说的太露骨,已经明明白白把他的~显露出来了。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一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78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1
下一篇 2023-03-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