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池什么意思

差池什么意思,第1张

差池的意思:失误;疏忽。

读音:[ chā chí ]

出自: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万一有什么差池,责任是要落在你们的头上。”

例句:有时所有事都做的没错,毫无差池,却仍然有挫败感。

扩展资料:

近义词:过失、过错。

1、过失[ guò shī ]

解释:因疏忽而犯的错误。

出自: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他继续大声地叫喊着,我们的过失我们自己担当。”

2、过错[ guò cuò ]

解释:过失;错误。

出自:老舍 《四世同堂》十三:“校长像犯了过错的小学生似的,慢慢的坐下。”

“差池”的意思是:意外,犹差劲,不行的意思;指参差不齐之意。

读音:chā chí

出处:出自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万一有什么差池,责任是要落在你们的头上。”

例句:你看他每一次的判断都是毫无差池,这一点,没有多少人能够办得到。

近义词:过失

扩展资料:

“差池”的近义词介绍:过失

读音:guò shī

表达意思:是指“应注意的、能注意的,而未注意”,或是无法达到一般合乎理性之人所应达到的谨慎程度。

出处:《晋书·刑法志》:“不意误犯,谓之过失。”(翻译:危害后果的发生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本意,称之为过失。)

例句: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差池”有两种读音,一读“cī池”;一读“chā池”。《辞海》将这两种读音的“差池”作为一个词条来解释,是有道理的。因为“差池”的“差错;错误”义,是从“差池”的“参差不齐”义引申发展而来的。《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马瑞辰通释:“差池,义与参差同,皆不齐貌。”《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谓我敝邑,迩在晋国,譬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杜预注:“差池,不齐一。”为从一方的行动、做法与为主一方的行动、做法“不齐一”,在为主的一方看来,就是差错,就是错误。二者原为一词,后来由于词义引申而变为连读音也不同的两个词了。这叫“音随义变”。在现代汉语中,“差池”的参差不齐义已不用,仅存差错义了。至于“差迟”,原指时间上的差错。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今夜三鼓漏点中半,公能独步至园,则老兵当有一言授公。苟少差迟,则遂成虚矣。”后与“差池”用法趋同。鲁迅《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一个才子出门遇见一个佳人,两个人很要好,有一个不才子从中捣乱,生出差迟来,但终于团圆了。”这个“差迟”便与“差池”义同,指差错、误会而言。现已无人再用。因此,宜以“差池”为规范词形。

http://baike.baidu.com/view/1075013.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78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1
下一篇 2023-03-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