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把和簸箕读音

扫把和簸箕读音,第1张

1、扫帚:sào zhou;声母:s、zh;韵母:ao、ou

意思:除去尘土、垃圾等的用具。

引证:赵树理《三里湾·奇怪的笔记》:“她给家里做过什么活……在院里没有动过扫帚!”

2、簸箕:bò ji;声母:b、j;韵母:o、i

意思:扬米去糠的工具。

引证: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这个高大的中年庄稼人,不仅帮助寡妇老婆儿,把大黄牛套在磨子上,而且帮助她把淘好的粮食和所有的磨具--笸箩、簸箕……统统搬到磨棚里来。”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扫把 [ sào bǎ ] 即扫帚。

引证:《中国歌谣资料·长工歌》:“丢下连枷拾扫把,缸里无水骂长工。”

2、簸萁 [ bò qí ] 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等。也有用铁皮、塑料制成的,多用来清除垃圾;簸箕形的指纹。

举例:她手持大扫帚,先把大片的树叶和垃圾扫走,然后又拿小扫帚把垃圾攒成一堆扫到簸萁里。

扫帚和撮箕都是用来扫垃圾的。

扫帚是扫地除尘的工具,多用竹枝扎成,比笤帚大,源于中国。由于使用的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少康即换上竹条、草等为原料,把掸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扫帚。另也指蔾科植物地肤的别名。

扫帚的历史:

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做成了第一把扫帚。这亦是鸡毛掸子的由来。由于使用的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少康即换上竹条、草等为原料,把掸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扫帚。

扫帚与笤帚有所不同。扫帚一般指用竹子做的那种大的,用来打扫院子及面积大的场地及马路。而笤帚一般指用高粱头扎的较小的那种,用来打扫屋子。

在西方的魔法中,扫帚是一种飞行工具,一般有巫师驾驶。骑在扫帚把上,扫把朝后,据说可以飞上空。

扫把的搭档叫簸箕。释义有三种,一是铲状器具,用以装垃圾;二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三是指簸箕形的指纹,指纹的一种,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中间成封闭圆形的谓之“箩”,如果开口延伸出去谓之“簸箕”。扫把的搭档释义为第一种。

但全国方言众多,叫法也大不相同,比如撮子、灰撮、撮箕、垃圾畚箕、灰斗等,一般以畚箕、撮箕为多。

扫把和簸箕算是一种清洁用品,他们是相互作用的工具。簸箕的主要用处是装地面上的垃圾再将垃圾倒到垃圾桶里,起到一个运输垃圾的效果。除了装垃圾之外簸箕还有其他的作用,簸箕有比较多的类别,用以清洁的簸箕属于净物簸箕,其他簸箕还可以用来盛放粮食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81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1
下一篇 2023-03-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