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 .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b.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 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c.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 ,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d.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 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上面所讲的只是台风产生的必要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不等于就有台风发生.台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至今尚未彻底搞清.
台风实际上是强列的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天气系统,它象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象温带气旋一样,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中的气流绕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相反.愈靠近热 带气旋中心,气压愈低,风力愈大.但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如台风,其中心却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晴空区,即台风眼.
在热带海洋上发生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差异很大.1989年以前,我国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8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称为强台风.自1989年起,我国也采用了国际分类标准,即: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 力小于8级时称为热带低压,8和9级风力的称为热带风暴,10和11级风力的为强热带风暴,只有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才称为台风.
由以上定义不难看出,热带气旋是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总称.但由于热带低压破坏力不强等原因,习惯上所指的热带气旋一般不包括热带低压.
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于高温、高湿和其它气象条件适宜的热带洋面.据统计,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热带海洋上都有热带气旋生成.
大多数的热带低压并不能发展为热带风暴,也只有一定数量的热带风暴能发展到台风强度,台风之间的强度差异也很大,有的强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35米/秒,但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超过50米/秒的台风也不鲜见.如在浙江瑞安登陆的9417号台风,登陆时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速就达45米/秒.
热带气旋的生命史可分为生成、成熟和消亡三个阶段.其生命期一般可达一周以上,有的热带气旋在外界环境有利的情况下生命期可超过两周.当热带气旋登陆或北移到较高纬度的海域时,因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高温高湿条件,会很快消亡.
热带气旋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因其发生频率远高于地震灾害,故其累积损失也高于地震灾害.1991年4月底在孟加拉国登陆的热带气旋曾经夺去了13.9万人的生命.我国是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危害最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因其而造成的年平均损失在百亿 元人民币以上,象9417号台风那样的登陆强热带气旋,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因为台风是海洋暖流和冷风相交后形成的气态漩涡,只能出现在海上,陆地上没有这种暖流,自然也不会出现台风。台风的形成需要两大因素:
1、需要大量的水汽源源不断的补充才可以形成。
2、需要比较广阔的地形,只有地形不复杂,才能够形成强烈的气旋。
海水在夏季受热以后,水汽会进行蒸发,从而使得海平面的气压发生变化,气压变化以后会形成气旋,强烈的气旋最终形成了台风,这也是台风为什么多在夏季或者秋季形成的原因。
在夏秋季节热带或者副热带的海水受热后,会令大量水汽蒸发,并且降低海面附近的气压,使更多的水汽源源不断的补充,上升的水汽会在地砖偏向力的作用下发生旋转;而水汽要液化成水滴,放热,会加剧水汽的蒸发,从而使水汽源源不断的补充进来,海面附近的气压持续降低,气旋不断增强,最终加强形成台风。
而在地面,空气无法轻易做到汽化放热,因为没有足够的水汽蒸发,也就是没有那么多的水汽进行补充,无法得到不断强化,所以只能形成气旋,而变成不了台风。还有另一原因是:地面地形多变,阻挡地形较多,也不利于气旋的形成和增强。
台风实际上是强列的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天气系统,它象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于高温、高湿和其它气象条件适宜的热带洋面。据统计,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热带海洋上都有热带气旋生成。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上面所讲的只是台风产生的必要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不等于就有台风发生。台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至今尚未彻底搞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